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猿》,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这两句通过猿的叫声和树枝摇曳的形象,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氛围。猿的啼叫在空洞的墙壁中回响,树枝在寒风中摇动,都透露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情调。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猿这种野性动物的同情和理解。在艰苦的环境里,人们很少能够看到它们,但通过它们偶尔露出的身影,可以感受到它们似乎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猿这种动物性格的一种描述和赞赏。猿有时会跟随群体行动,有时又表现出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既能适应集体也能保持个性的生存智慧,令人钦佩。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最后两句描绘了猿在树林间跳跃,每当它们活动时,总是父子紧密相随,不愿分开。这不仅展示了猿的生态习性,也反映出诗人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猿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自然哲思。
早闻英气擅家声,晚得诸郎识老成。
可恨治朝无此老,却嫌晚进不同生。
足知落笔千言疾,尚想挥毫一坐倾。
未信哲人穷五字,二难还复以诗鸣。
自昔有遗韵,小饮不尽觞。
坐待竹间月,奈此云影长。
起行林下路,散策踰平岗。
破眼一枝春,著意千叶黄。
暄寒会有分,蜂蝶来无央。
鸟语带馀寒,竹风回妙香。
缅想两公子,作恶变清凉。
谁怜尘沙底,疲马踏朝阳。
斯人班马后,如圭复如璋。
相逢了无得,佳处每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