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木渎钱氏园三章·其三》
《游木渎钱氏园三章·其三》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绣阁重阑红,琼天四面碧。

晻蔼灵岩秋,挂眼无一尺。

梵塔孤城浮,锦帆太湖画。

袖底篁鸟声,散入水云白。

我御衫五铢,奈何六合窄?

让渠如圹营,结秀坐龙脉。

撷其初菊枝,归沿溆南夕。

回眄颓阳光,寂寂照空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木渎钱氏园的景致,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园中景色的独特感受。

首句“绣阁重阑红,琼天四面碧”以绣阁与琼天的对比,渲染出一种华美而清新的氛围。绣阁之红与琼天之碧,色彩鲜明,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

接着,“晻蔼灵岩秋,挂眼无一尺”通过描绘灵岩山在秋天的朦胧景象,营造了一种深邃而又静谧的意境。挂眼无一尺,暗示着视野的开阔与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

“梵塔孤城浮,锦帆太湖画”则将视线转向远处,描绘了梵塔在孤城中的倒影,以及太湖上锦帆如画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佛教文化元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袖底篁鸟声,散入水云白”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捕捉了竹林中鸟鸣的声音,这些声音随着水云的波动扩散开来,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这一细节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我御衫五铢,奈何六合窄?”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广阔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五铢衣裳象征着简朴与自由,但面对六合(天地四方)的广阔,却感到难以触及,这种矛盾的情感增添了诗歌的深度。

“让渠如圹营,结秀坐龙脉。”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园中的景致比作墓穴的营建与龙脉的结秀,既是对园中景致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深刻思考。

最后,“撷其初菊枝,归沿溆南夕。回眄颓阳光,寂寂照空驿。”描绘了作者在园中采摘菊花的情景,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暗淡,空旷的驿站显得格外寂静。这一段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木渎钱氏园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李县丞之官临皋

小年闾巷共嬉游,邂逅京华总白头。

奉使曾持巴郡檄,之官又买潞河舟。

岭南翠雾含津树,海上红霞映县楼。

怀抱公馀清似水,题诗还忆寄中州。

(0)

赵彦如挽诗·其二

邻并紫垣南畔住,寻常来往共襟期。

可怜病起分携后,无复朝回坐对时。

学行尚存舆论好,交游未澈士林悲。

凤山原下千年石,不愧当年有道碑。

(0)

赠梁本之·其一

渺茫何处望泸州,已拜除书去不留。

七十慈闱双别泪,五千蜀道一孤舟。

皆传远邑民情好,亲见诸生礼数优。

到日平安寄鱼素,殷勤先慰倚门愁。

(0)

挽黄行中检讨

霜霰零琼树,天寒一夕摧。

竟如东逝水,无复却西回。

世数金闺彦,人思玉署才。

旧时来往路,重过不胜哀。

(0)

从军行六章·其六

皇威既清肃,奏凯发回军。

明旦谒金门,饮至劳殊勋。

赏赉过百千,麾下歘见分。

拜稽谢万乘,归钓清江濆。

(0)

送陈宗述之官西蜀

我从东去子西行,万里桥边万里程。

白下杨花多似雪,还应难比别离情。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