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多文士踏槐黄,实出伦魁在瑞阳。
千古河连留地谶,一声胪唱破天荒。
金钗笑拥龙头客,宝篆浓薰燕寝香。
方国荐贤蒙上赏,匪晨有诏下芝堂。
几多文士踏槐黄,实出伦魁在瑞阳。
千古河连留地谶,一声胪唱破天荒。
金钗笑拥龙头客,宝篆浓薰燕寝香。
方国荐贤蒙上赏,匪晨有诏下芝堂。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及第的盛况。"几多文士踏槐黄",槐黄象征科举考试时学子们穿着的青衫,众多才子聚集一堂,期待着揭晓的结果。"实出伦魁在瑞阳","伦魁"指的就是状元,"瑞阳"可能是指考试地点或吉祥之地,表达了状元的脱颖而出。
"千古河连留地谶,一声胪唱破天荒",暗示了这一时刻历史性的突破,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声惊雷,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金钗笑拥龙头客",形象地描绘了状元被簇拥的场景,女子们的欢笑和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宝篆浓薰燕寝香","宝篆"指珍贵的诏书,"燕寝"则为皇宫内寝,此处形容状元的荣耀如同香气弥漫,直达皇室。"方国荐贤蒙上赏",表明地方官员举荐有才之士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奖赏。
最后,"匪晨有诏下芝堂","匪晨"即非清晨,意味着皇帝深夜下诏,显示出对状元的高度重视,"芝堂"是古代宫殿中的重要殿堂,此处象征着皇恩浩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状元及第的荣耀时刻,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意义,体现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庄重与辉煌。
寂历疏条叶未空,忽惊冰靥照霜风。
秋来心事谁能领,不向篱边数菊丛。
小雨集春夜,忆居江汉时。
西园桃李树,到晚有馀姿。
载酒绕阡陌,折芳恣遨嬉。
里闾多乐事,中年遭乱离。
飘零向十载,南来复再期。
故园当日春,相见一天涯。
他乡花自发,山寺日初迟。
时节岂云异,身世自堪悲。
当年不信江湖老,如今岁华惊晚。
路改家迷,花空荫落,谁识重来刘阮。殊乡顿远。
甚犹带羁怀,雁凄蛩怨。
梦里忘归,乱浦烟浪片帆转。闭门休叹故苑。
杖藜游冶处,萧艾都遍。
雨色云西,晴光水北,一洗悠然心眼。行行渐懒。
快料理幽寻,酒瓢诗卷。赖有湖边,旧时鸥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