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提刑孙都官二首·其二》
《次韵答提刑孙都官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真赏由来世上稀,几人相见不相知。

如今一字成华衮,岂识龙章与凤姿。

(0)
注释
真赏:真正的欣赏。
世上稀:世间罕见。
几人:少数人。
相见:相互遇见。
不相知:不了解。
一字:一个字。
成华衮:被赋予华丽的服饰(比喻文字的尊贵)。
岂:哪里。
识:理解。
龙章:龙的纹章,象征皇权或杰出人物。
凤姿:凤凰的姿态,象征高贵或美好的形象。
翻译
真正的欣赏在世间本就罕见,有多少人能相互认识却不了解。
如今一个字就被赋予华丽的服饰,又有谁能真正理解龙的纹章和凤凰的姿态呢。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觏之手,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刻洞察。诗中的“真赏由来世上稀”表达的是一种物以稀为贵的观念,即真正的才能和品质在这个世界上非常珍贵,不是常见之物。而“几人相见不相知”则描绘了一个现实:即便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能够真切地认识到彼此的价值和才华的人也很少。这两句诗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识别和评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

接下来的“如今一字成华衮”则转向了对现实的一种嘲讽。这里的“一字成华衮”指的是通过写上几个好看的字或者做出一些表面的功绩就能获得荣誉和地位,暗示社会上的浮夸之风。而最后的“岂识龙章与凤姿”则是在问,人们是否能够辨别出真正的才华与美德,就像古人用龙凤来比喻杰出的人物一样。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上才能被轻易认可,而真才华往往被忽视的不满。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当时社会人才评价体系的一种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和对真正文化与品德的重视。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春闺辞二首·其一

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

玉塞梦归残烛在,晓莺窗外啭梧桐。

(0)

访章禅老

比寻禅客叩禅机,澄却心如月在池。

松下偶然醒一梦,却成无语问吾师。

(0)

送南海僧游蜀

真修绝故乡,一衲度暄凉。

此世能先觉,他生岂再忘。

定中船过海,腊后路沿湘。

野迥鸦随笠,山深虎背囊。

瀑流垂石室,萝蔓盖铜梁。

却后何年会,西方有上房。

(0)

宫词

日透珠帘见冕旒,六宫争逐百花毬。

回看不觉君王去,已听笙歌在远楼。

(0)

送吴鍊师归王屋

玉阳峰下学长生,玉洞仙中已有名。

独戴熊须冠暂出,唯将鹤尾扇同行。

炼成云母休炊爨,已得雷公当吏兵。

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

(0)

送李侍郎迥秀薛长史季昶同赋得水字

汉郡接胡庭,幽并对烽垒。

旌旗按部曲,文武惟卿士。

薛公善筹画,李相威边鄙。

中冀分两河,长城各万里。

藉马黄花塞,蒐兵白狼水。

胜敌在安人,为君汗青史。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