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如雪雪中开,香是荀郎袖里来。
彷佛人从庾岭过,临风寄得几枝梅。
繁花如雪雪中开,香是荀郎袖里来。
彷佛人从庾岭过,临风寄得几枝梅。
这首诗描绘了山矾在冬日雪中的独特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矾与雪景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洁的意境。
首句“繁花如雪雪中开”,以“繁花”比喻山矾之花,虽在雪中绽放,却依然繁盛,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此处的“雪中开”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山矾在逆境中绽放的坚韧精神。
次句“香是荀郎袖里来”,运用典故,借荀子之名,强调山矾之香的独特与高雅,仿佛是从远方飘来的,增添了诗的韵味和深度。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此处用其名,既是对山矾香气的赞美,也是对诗人高尚品格的自许。
后两句“彷佛人从庾岭过,临风寄得几枝梅”,通过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场景。仿佛有人从远处的庾岭经过,带来了几枝梅花,与山矾相映成趣。这里的“庾岭”是南方山脉,常与梅花相关联,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借此表达了山矾与梅花相似的品质,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矾在雪中盛开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与高洁,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