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
天穷地黑,刀光水白,断送鬼魄。
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
天穷地黑,刀光水白,断送鬼魄。
这首诗以一种悲壮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杨烈妇的悼念。"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开篇即以戈矛的纷乱象征着家庭或社会的动荡,暗示了杨烈妇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复杂。"妾死则那",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杨烈妇牺牲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
接下来的"天穷地黑,刀光水白"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天空的黑暗与大地的寂静与刀光的闪烁、水流的清澈形成鲜明对照,营造出一种既凄凉又壮丽的氛围,展现了杨烈妇英勇无畏的形象和她生命最后时刻的光辉。
"断送鬼魄"一句,则表达了对杨烈妇灵魂的哀思与怀念,暗示了她的离去不仅在人世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在冥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杨烈妇的敬仰与悼念,展现了明代文人在面对悲剧时的深情与思考。
墨樵诗翁发垂耳,少年嗜画今老矣。
山鸡野鹿是前身,每见青山乐忘死。
高堂醉扫匡庐巅,香炉缥缈生紫烟。
我来一见似相识,仿佛偃卧彭郎船。
小孤鱼肥春酒好,何当举白醉五老,芙蓉倒影月出早。
与君同上乐天亭,令人夜唤琵琶听。
繁花孔翠时共喜,金膏空青人罕识。
每观皇甫先生图,令我感此三叹息。
墨樵避俗如避鸮,折简但见先生招。
乱云团成树宛宛,澹墨扫作山迢迢。
人言此是云谷底,武夷下映九曲水。
不然五老匡庐峰,万叠芙蓉照彭蠡。
低低茅屋溪涧滨,墨樵更写先生真。
千章古木一藜杖,毛骨自是仙中人。
尘缘净尽丹砂熟,苍虬停飞虎亦伏。
山童卷取琅函经,纵有黄庭不须读。
烟霞此乐真不迂,临风却作长嗟吁。
十年未得还初服,蕙帐石室今何如。
先生归来早卜筑,我亦同栖此山曲。
便烦作赋邀墨樵,更与泉南数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