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其一》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孔道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日观峰前访隐沦,岂同沮溺异人群。

轲能养浩雄能默,今复渊源见此君。

(0)
注释
日观峰:指泰山的日观峰,古代文人常以此地象征隐逸高洁。
隐沦:指隐居避世或有德才但不仕的人。
岂同:怎能相同,表示对比。
沮溺:传说中的两位隐士,比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异人群:与众不同的群体,这里指世俗人群。
轲:孔子的字,此处借指孔子的品德。
养浩:涵养浩然之气,指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雄能默:雄伟的人能保持沉默,形容深沉内敛。
渊源:深远的根源,比喻深厚的文化底蕴或品德根基。
此君:对有德才之人的尊称,此处指隐逸之人。
翻译
在日观峰前寻访隐逸之人,怎能与沮溺那样的人一样,选择与众隔绝。
孔子能够涵养深厚的道德,沉默寡言,如今在这里又见到这样的人才。
鉴赏

在这首诗中,孔道辅以“访隐”为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以及自己与隐者孙明复的交流,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精神自在的意境。

首句“日观峰前访隐沦”,设置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通过“日观”二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同时,“访隐沦”表明了诗人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游览,而是要寻找那些隐藏在深山中的高洁之士。

紧接着的“岂同沮溺异人群”,则强调了隐者与世俗之人不同,"沮溺"指的是混乱和污浊,这里用来形容世间纷扰复杂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隐者的仰慕,他们不为世俗所困,如同清流般自在。

第三句“轲能养浩雄能默”,是对隐者品格的进一步描绘。“轲”和“雄”都是形容词,分别指的是宽广和坚强,这里用来赞美孙明复不仅有着开阔的心胸,而且能够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沉默与坚定。

最后一句“我今复渊源见此君”,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深刻理解和敬仰。“渊源”意味着深远且难以捉摸,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孙明复品格的感受,表明诗人在与之交流中,深刻体会到了他的高尚品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之美和隐者的高洁,构建了一种超然物外、精神自得的人生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赞赏。

作者介绍

孔道辅
朝代:宋

(987-1040)宋兖州曲阜人,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勖子。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学究出身,五年复举进士及第。知仙源县。历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知许、徐、兖、郓、泰五州,留守南京。召为左正言,知谏院,受命日,上书请章献太后归政天子。论奏曹利用、罗崇勋窃弄权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仁宗明道二年,权御史中丞,以谏废郭后出知泰州,徙徐、兖州。复入为御史中丞,性鲠挺特达,遇事弹劾无所避。因为程琳辨,出知郓州,道卒。
猜你喜欢

棕榈

旧脱败蓑乱,新添华节高。

肃容春尚静,侠气夏方豪。

黄孕子鱼腹,青披孔雀尻。

丰撞知可制,雷动景钟号。

(0)

赠石工二首·其一

削玉裁成巧自然,云根水骨更无坚。

不知可助娲皇否,补取人间缺处天。

(0)

春暮寄友人

日煖梨花雪,风吹杨柳绵。

春踰三月半,梦忆十年前。

诗借莺声和,书无雁字传。

东君还似旧,吾鬓叹皤然。

(0)

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

新安学宫天下稀,先生孝友真吾师。

斑衣误作长裾曳,二年思归今得归。

笺词上诉人叵挽,玺书赐可群公叹。

青山百匝不留人,空与诸生遮望眼。

白云孤起越南天,向来恨身无羽翰。

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鹤发鬖鬖堂上坐,儿孙称觞妇供果。

世间此乐几人同,看我风前孤泪堕。

一杯送舟下水西,我欲赠言无好词。

径须唤起束广微,为君重补南陔诗。

(0)

书王元之画像侧

偶然来继前贤迹,信矣皆如昔日言。

诸县丰登少公事,一家饱暖荷君恩。

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名姓已光青史上,壁间容貌任尘昏。

(0)

春日词五首·其二

试粉东窗待晓回,共寻春柳榜香台。

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