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守近灵祠,偕游薄晚归。
云疏通日影,风景作霜威。
博约诗情健,盘桓酒力微。
旌麾分颉颃,戈戟耸光辉。
左右车帷彻,周连烛炬围。
湖流平杳杳,泉派溅霏霏。
却念观圭剑,仍欣赏钵衣。
庙楼临浩渺,寺阁倚峨巍。
灯火还城市,烟波远石矶。
鼓钟初警动,驺驭始分飞。
胜槩同时遇,贤朋共乐稀。
佳章蒙寄贶,邻愧得仁依。
梵守近灵祠,偕游薄晚归。
云疏通日影,风景作霜威。
博约诗情健,盘桓酒力微。
旌麾分颉颃,戈戟耸光辉。
左右车帷彻,周连烛炬围。
湖流平杳杳,泉派溅霏霏。
却念观圭剑,仍欣赏钵衣。
庙楼临浩渺,寺阁倚峨巍。
灯火还城市,烟波远石矶。
鼓钟初警动,驺驭始分飞。
胜槩同时遇,贤朋共乐稀。
佳章蒙寄贶,邻愧得仁依。
此诗描绘了夜晚与友人一同拜谒禹庙后归途中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首句“梵守近灵祠”点明了地点,随后“偕游薄晚归”则勾勒出一行人傍晚时分结伴而行的画面。接下来的“云疏通日影,风景作霜威”,通过云层的流动与日光的穿透,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壮丽的氛围。
“博约诗情健,盘桓酒力微”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热爱,也暗示了酒后的微醺状态,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旌麾分颉颃,戈戟耸光辉”则以军事化的比喻,描绘了队伍的壮观与秩序井然,同时也暗含着对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性描述。
“左右车帷彻,周连烛炬围”写出了归途中车辆的整齐排列与灯火的辉煌,展现出一种仪式感和尊贵感。“湖流平杳杳,泉派溅霏霏”通过水的平静与飞溅,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动态之美。“却念观圭剑,仍欣赏钵衣”则将目光转向了庙宇内的神圣之物,体现了对文化和信仰的尊重与敬畏。
“庙楼临浩渺,寺阁倚峨巍”描绘了庙宇建筑的雄伟与壮观,与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灯火还城市,烟波远石矶”则从视觉上转换到城市的繁华与远处的静谧,展现了归途中的不同景象。“鼓钟初警动,驺驭始分飞”最后以鼓声和马车的离去,结束了这一段旅程,同时也寓意着生活的节奏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夜晚归途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蕴含了对友情、文化、信仰以及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江南千万山,何许为吾栖。
深林与丰草,本自麋鹿宜。
长安冠盖场,谁识杜拾遗。
日赴郑老饭,未救方朔饥。
如我何如人,飘然亦天涯。
买舟今日归,已恨作计迟。
山川旧曾经,所至皆依依。
共载得王蔡,何乐其如之。
但恨诗豪人,先我浮春溪。
眼中清绝处,收拾随以西。
遂令我笔端,失去温润姿。
衢州法曹君,句成亦多奇。
会当一快读,遣此别后思。
人生离合间,可喜更可悲。
但泛石室酒,万事端能齐。
秋风何时来,庭树非昨好。
树犹不自持,况问青青草。
人生甚草木,阅世安可保。
赖此忘忧物,陶公盖知道。
东篱满把菊,柯山一句诗。
四时皆有节,九日独如斯。
潘子夙所尚,陶翁何敢师。
是故逢此日,爱慕仍凄悲。
所愿学渊明,归去了不疑。
松菊傥犹存,田园随事为。
亦愿如邠老,白首邱壑期。
人穷与诗长,得失其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