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
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周参政惠书唁及亡儿开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悲痛和怀念之情的挽歌。
“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这里诗人用“取士”指代自己考取功名,而“平轩鉴”则是古时车轼旁的一种装饰物,用以比喻仕途的艰难。接下来的“吾儿死布衣”,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去孩子的深切哀思,孩子如同普通百姓所穿的布衣一样平凡而短暂。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凉的墓地前招唤亡儿灵魂的情景,“冤鬼”指的是含冤而死的人,或可理解为在世时不被理解或遭遇不幸之人。这里的“泣松扉”,则是借用古代传说,树木能感应到亡灵的哀伤,从而流泪。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他尽其所能去安抚亡儿的在天之灵,然而这种努力和安排在现实中显得如此渺小和不真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珍视与怀念,以及面对生死无常时的无奈。诗人将这种哀思深植于心,不再寻找其他寄托之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亡儿的哀悼和墓地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悲痛与对逝去生命的无尽怀念。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出古代士人面对个人悲剧时的复杂心境。
深冬万壑寒,七星峭而瘦。
曲洞隐苔文,芙蓉屈作绣。
追忆前月来,龙宫泻飞溜。
曾未逾□□,□枯卉亦皱。
肃气袭衣裾,天高垂广宙。
吾侪六七人,穷幽石可叩。
钟鼓声交扬,钧天听者骤。
日暮宿巍楼,恍闻神女嗽。
被薄夜少眠,阳台路中逗。
咿喔金鸡鸣,微霞生远岫。
发短不须栉,弹棋耐清昼。
胜负各洒然,众归余独后。㗲破玉虹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