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计烟波羡谢三,醉眠钓艇去仍还。
为怜死者今何在,笑杀忙人不识閒。
烛影欲残登夜榻,鼓声未绝启晨关。
匆匆役役尘中走,一见青山一动颜。
活计烟波羡谢三,醉眠钓艇去仍还。
为怜死者今何在,笑杀忙人不识閒。
烛影欲残登夜榻,鼓声未绝启晨关。
匆匆役役尘中走,一见青山一动颜。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次韵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忙碌世俗的反思。
首句“活计烟波羡谢三,醉眠钓艇去仍还”,诗人以“谢三”借指古代隐士,表达了对烟波江上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以及自己醉卧于小舟,随波逐流,来去自如的生活态度。
接着,“为怜死者今何在,笑杀忙人不识閒”,诗人通过对比生者与死者的命运,以及忙碌之人与悠闲之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忙碌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烛影欲残登夜榻,鼓声未绝启晨关”,描述了诗人夜晚就寝前的场景,以及清晨起床时的情景,体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
最后,“匆匆役役尘中走,一见青山一动颜”,诗人以“匆匆役役”形容世俗生活的忙碌与奔波,而“一见青山一动颜”则表达了偶遇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喜悦与放松,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江无塞外与关中,宛转东流同入海。
归宿既同源岂殊,此何不可金山在。
亦峰耸秀亦坡陀,包山屋亦围临波。
层楼阿阁实逊彼,但取其意宁取多。
四十年前武丁楫,南戒北戒一舜日。
远怀南国锡北名,玉篆金题玺文赤。
是时新秋过望魄,冰轮迟上晚微黑。
须臾朗照大千明,坡翁奇想同堪惊。
英雄欺人索须识,江心火炬诚何物。
坡也而诚历塞山,应更奇想句警顽。
笑我哓哓词不已,如对江海而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