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爱夏日短,忧愁春夜长。
房帷敞虚日,对此华月光。
薄寒凄以至,入我罗衣裳。
悁悁感心目,欲寂还不遑。
良人远行役,三载滞遐方。
别时木叶落,今已花卉芳。
无由达衷曲,怅望隔河梁。
欢爱夏日短,忧愁春夜长。
房帷敞虚日,对此华月光。
薄寒凄以至,入我罗衣裳。
悁悁感心目,欲寂还不遑。
良人远行役,三载滞遐方。
别时木叶落,今已花卉芳。
无由达衷曲,怅望隔河梁。
这首诗《拟古诗十九首(其十九)》由明代诗人孙蕡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主人公在思念远方爱人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欢爱夏日短,忧愁春夜长”巧妙地运用了季节对比,以夏日的短暂欢愉反衬出春夜的漫长忧愁,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着,“房帷敞虚日,对此华月光”描绘了一幅夜晚室内明亮月光下的静谧景象,月光如水,映照着空荡的房间,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
“薄寒凄以至,入我罗衣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主人公内心的凄凉,衣物虽轻薄却难以抵御内心的寒冷,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深。
“悁悁感心目,欲寂还不遑”则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纠结与不安,既渴望心灵的宁静,却又无法摆脱对爱人的思念,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跃然纸上。
“良人远行役,三载滞遐方”点明了主人公思念的对象是一位长期在外奔波的丈夫,时间跨度长达三年,这不仅增加了思念的深度,也体现了主人公对丈夫的深切关怀与等待。
“别时木叶落,今已花卉芳”通过自然界的更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起伏与变化。
最后,“无由达衷曲,怅望隔河梁”表达了主人公无法直接传达内心真挚情感的无奈与遗憾,以及对两人相隔遥远的深深忧虑与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在思念爱人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远方爱人深深的关怀与期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艺术手法。
夜久□□步,蛛露空盈襟。
萧条川气高,惨澹浦色侵。
河横星渐转,露厚山将沈。
鸣虫促繁响,飞萤乱寒阴。
时物遂如此,恻怆抱寸心。
天将落月去,何当复东临。
乾坤入冥汉,众窍酣哀音。
欲令万梦觉,谁忧独难任。
商歌浩忘疲,俯仰情逾深。
忽闻鸡声起,左右风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