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步,蛛露空盈襟。
萧条川气高,惨澹浦色侵。
河横星渐转,露厚山将沈。
鸣虫促繁响,飞萤乱寒阴。
时物遂如此,恻怆抱寸心。
天将落月去,何当复东临。
乾坤入冥汉,众窍酣哀音。
欲令万梦觉,谁忧独难任。
商歌浩忘疲,俯仰情逾深。
忽闻鸡声起,左右风满林。
夜久□□步,蛛露空盈襟。
萧条川气高,惨澹浦色侵。
河横星渐转,露厚山将沈。
鸣虫促繁响,飞萤乱寒阴。
时物遂如此,恻怆抱寸心。
天将落月去,何当复东临。
乾坤入冥汉,众窍酣哀音。
欲令万梦觉,谁忧独难任。
商歌浩忘疲,俯仰情逾深。
忽闻鸡声起,左右风满林。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深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色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
首句“夜久□□步”,以“夜久”点明时间,暗示夜色已深,诗人独自漫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蛛露空盈襟”则通过露珠沾湿衣襟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凉意与静谧。
接下来,“萧条川气高,惨澹浦色侵”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河流上空的清冷与水边景色的暗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而“河横星渐转,露厚山将沈”则将视线转向天空与山峦,通过星星的流转与山峦的沉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壮阔。
“鸣虫促繁响,飞萤乱寒阴”两句,通过昆虫的鸣叫与飞萤的闪烁,增加了夜晚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衬出夜色的深沉与寒冷。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展现了夜晚的独特魅力。
“时物遂如此,恻怆抱寸心”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慨,以及内心的触动与悲伤。接下来,“天将落月去,何当复东临”则是对月亮即将消失的惋惜,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见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乾坤入冥汉,众窍酣哀音”描绘了天地间弥漫着哀伤的气氛,仿佛万物都在诉说着无尽的悲凉。而“欲令万梦觉,谁忧独难任”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梦想,但又感到孤独与责任的沉重。
最后,“商歌浩忘疲,俯仰情逾深”通过引用商人的歌曲,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深情。而“忽闻鸡声起,左右风满林”则以鸡鸣打破寂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同时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