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愁坐厌芳樽。
青鸟漫传千里信,彩鸾应化异时魂。孤负月黄昏。
疏钟静,屈戍掩重门。
绣阁不闻莲屧响,罗衫曾印口脂痕。无计再温存。
江南好,愁坐厌芳樽。
青鸟漫传千里信,彩鸾应化异时魂。孤负月黄昏。
疏钟静,屈戍掩重门。
绣阁不闻莲屧响,罗衫曾印口脂痕。无计再温存。
这首清代董俞的《双调望江南·其十一》是一首悼亡词,表达了对友人失去歌姬桐月的深深哀思。"江南好,愁坐厌芳樽",开篇以江南的美好景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他因思念而厌倦了宴饮的欢乐。"青鸟漫传千里信",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对逝去佳人的怀念,暗示音讯难通,情感无法传递。
"彩鸾应化异时魂",进一步表达对桐月的哀悼,将她比作彩鸾,暗示她已化为仙灵,令人痛惜。"孤负月黄昏",描绘出诗人独自面对黄昏的寂寥,更显孤独与失落。"疏钟静,屈戍掩重门",通过环境的寂静和深闭的门户,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绣阁不闻莲屧响,罗衫曾印口脂痕",回忆起歌姬生前的活泼与娇媚,如今只留下空闺和衣物上的痕迹,令人感伤。最后"无计再温存",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再也无法与桐月共度美好时光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词以哀婉的笔触,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对歌姬的深情和失去后的悲凉,展现了清末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
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
几路三湘水,全家万里人。
听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
忆想汀洲畔,伤心向白蘋。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
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
还同周薄伐,不取汉和亲。
虏阵摧枯易,王师决胜频。
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
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
遥传阃外美,盛选幕中宾。
玉剑光初发,冰壶色自真。
忠贞期报主,章服岂荣身。
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
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
绝漠多来往,连年厌苦辛。
路经西汉雪,家掷后园春。
谁念烟云里,深居汝颍滨。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松叶疏开岭,桃花密映津。
缣书若有寄,为访许由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