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消雾歛净遥空,籁韵萧萧隔院通。
百代光阴如过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青灯影淡寒孤枕,红蓼花疏老半丛。
夜色凄然凉如水,流萤数点出墙东。
烟消雾歛净遥空,籁韵萧萧隔院通。
百代光阴如过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青灯影淡寒孤枕,红蓼花疏老半丛。
夜色凄然凉如水,流萤数点出墙东。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凄美。首联“烟消雾敛净遥空,籁韵萧萧隔院通”以烟消雾散、天空清澈为背景,通过“籁韵萧萧”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颔联“百代光阴如过客,一年容易又秋风”运用比喻手法,将时间比作匆匆过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点明了季节更迭的主题。
颈联“青灯影淡寒孤枕,红蓼花疏老半丛”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衰败的意境。青灯下,孤枕难眠,映照着淡淡的光影;红蓼花稀疏,仿佛是岁月的痕迹,暗示着生命的衰老与凋零。尾联“夜色凄然凉如水,流萤数点出墙东”以夜色的凄凉和几只流萤的微光作为收束,既呼应了开头的寂静,也强化了全诗的哀愁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深秋之夜的独特韵味,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尔从南方来,衣裘带江色。
舍舟入故山,倦游聊憩息。
我住君山南,君住吾山北。
相隔十里云,欲见何由得,今晨动幽兴,独访漆泉侧。
危桥上古寺,径转长松直。
山僧五六人,亭午会法食。
清斋到鄙夫,益我筋生力。
老翁气忽壮,果腹取岩崱。
初瞻意嵂崒,绝顶无难陟。
扪萝才跻攀,寸步成匍匐。
天畔石房古,仰望不可极。
山叟何时还,再欲窥堂阈。
三步一回头,皓鹤烟中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