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净慈明侍者回东山》
《送净慈明侍者回东山》全文
元 / 梵琦   形式: 古风

南屏山中五百众,大有神通并妙用。

可怜辛苦宾头卢,无时不赴檀门供。

就令侍者托钵归,眼上不惜长双眉。

问渠扇子在何处,临风更索犀牛儿。

犀牛儿吼难描摸,王维笔下丹青薄。

西湖烟雨漫遮藏,日出东山露头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屏山中五百僧侣的修行生活与神通妙用,以及对一位名为净慈明的侍者的深情厚谊。诗中以“可怜辛苦宾头卢”开篇,将宾头卢比作辛苦修行的僧人,赞美他们不辞辛劳地为檀香门服务。接着,“无时不赴檀门供”进一步强调了僧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就令侍者托钵归,眼上不惜长双眉”两句,通过侍者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僧人们慈悲为怀、乐于助人的赞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长双眉”的形象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僧人们在帮助他人时的专注与虔诚。

“问渠扇子在何处,临风更索犀牛儿”则以扇子和犀牛儿为喻,暗示了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犀牛儿的吼声难以描绘,象征着某些难以言表的挑战,而王维的画作也显得力有未逮,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挑战的复杂性。

最后,“西湖烟雨漫遮藏,日出东山露头角”以西湖的烟雨和日出的景象作为背景,寓意着尽管面对重重困难,但总有光明与希望。日出东山象征着困境之后的曙光,表达了对净慈明侍者回归东山后,能够克服困难、重获新生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佛法的深切信仰与实践。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困境中希望与光明的向往。

作者介绍

梵琦
朝代:元   字:楚石   籍贯:浙江象山   生辰:?—1370

(?—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猜你喜欢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目

目所以司视,视正乃为明。
非礼谨勿睹,睹之则为盲。

(0)

送廖婿林伯鲁东归南寺席中因举送王长乐诗伯

良夜禅房款一游,义心相与重山丘。
少陪文字赓酬乐,顿释胸怀鄙隐忧。
我愧反身无寸得,君方努力勇前求。
悬知日有新新益,还肯双鱼远寄不。

(0)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亲友

友者人之辅,以善相切磨。
不取直谅闻,其如损德何。

(0)

送王子正宰长乐二首

一阳天运复来亨,君子随时亦吉征。
暂向三山濒海处,小驰百里爱人声。
从知文物新长乐,便作弦歌旧武城。
须信道行由此兆,牛刀指日宰寰瀛。

(0)

东园四首(嘉靖庚寅夏秋作)

懒拙无能事,独栖聊自存。
竹扉低近水,花径曲通园。
老婢强供爨,愚儿日应门。
今古多尔尔,何处向人言。
¤

(0)

劝农二首奉呈同官诸丈

劝农事云毕,晴日足登山。
山高翠微上,坐见人境閒。
天目有修眉,洞庭无狂澜。
田畴井画见,布谷行相关。
村村自花柳,流水春风颜。
周行抚泉石,碧匣开潺湲。
尚想读书声,犹在松树间。
此事已难会,沂水何时还。
郎吟苏仙语,明月下前湾。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