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龚仲和登高原韵二首·其一》
《和龚仲和登高原韵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黄淳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征帆十里挂澄湖,摇拽斜阳远欲无。

骞去长空随鹳鹤,浴来同伴问鸥凫。

不嫌日蔽交阴重,偏爱台虚趁客孤。

回首登高馀兴续,那知前路已荒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征帆十里挂澄湖”,以“征帆”与“澄湖”开篇,既勾勒出辽阔的水域景象,又暗示了行旅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开阔的视野。接着,“摇拽斜阳远欲无”一句,将夕阳的余晖与行船的摇曳结合,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空间延伸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夕阳西下时分的宁静与悠远。

“骞去长空随鹳鹤,浴来同伴问鸥凫”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鹳鹤、鸥凫赋予了人的行为特征,生动地描绘了它们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赞美。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嫌日蔽交阴重,偏爱台虚趁客孤”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日蔽交阴”的厚重与“台虚趁客孤”的轻盈,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感悟与选择。这里的“台虚趁客孤”可能指的是某种孤独或独立的状态,但诗人并不排斥这种感受,反而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回首登高馀兴续,那知前路已荒芜”两句,以登高回望的姿态收尾,既是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未知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过去成就的肯定与珍惜,同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保持了开放和接受的态度。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旅程中不断探索与适应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生道路的独特见解,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黄淳耀

黄淳耀
朝代:明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猜你喜欢

送广教专使

峨峨石头,使乎让祖。己之匪存,圣之奚慕。

或妄以山,或索云斧。

音耗不通兮清源派分,吾斯语兮讵可论古。

(0)

偈颂七十二首·其六十四

层层落落影团团,切忌当阳著眼看。

直下有无俱不立,白漫漫又黑漫漫。

(0)

偈颂四十二首·其四十二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子细看来,从头错算。

姮娥昨夜失金针,撼动玉楼寻不见。

(0)

偈颂九首·其三

云山偶尔遭攧,臂痛不可胜言。

府教挥金办供,殷勤咨请谈禅。

禅禅,不在拈槌竖拂,亦非作用周旋。

不在扬眉瞬目,亦非文字语言。

祇据现成公案,自然七方八圆。

在云门得之,则曰一句三句。

在法眼得之,则曰惟心法门。

在沩仰得之,则曰父慈子孝。

在临济得之,则曰三要三玄。

在曹洞得之,则有偏正回互。

在天下老和尚得之,则有问答机缘。

在云山得之,则全提正令于人天之上。

在府教学士得之,则致吾君于尧舜之前。

在现前大众得之,则随宜应用。

在太孺人黄氏得之,则生于忉利诸天。

禅禅,绵绵密密,密密绵绵。

渡水胡僧无膝裤,东村王老屋头穿。

拈来一一中的,不妨似箭离弦。

脱或踌躇拟议,迢迢十万八千。

(0)

偈二十二首·其十九

月不堪破五,衲僧猛提取。

打动东海鱼,失却南山虎。

借问是何宗,逢人莫错举。

(0)

偈颂七首·其五

谁道霜风只一般,今年寒胜去年寒。

夜来得个真消息,无限鲇鱼上竹竿。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