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轓今素幔,归路乃长迷。
露菊荒三径,春棠叠五溪。
新丘悲寓马,陈迹记谈犀。
泪迸无乾袖,重云入望低。
朱轓今素幔,归路乃长迷。
露菊荒三径,春棠叠五溪。
新丘悲寓马,陈迹记谈犀。
泪迸无乾袖,重云入望低。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首联“朱轓今素幔,归路乃长迷”以“朱轓”与“素幔”对比,生动描绘出生前的荣华与逝后的凄凉,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归途的迷茫。接着,“露菊荒三径,春棠叠五溪”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衰败与凋零,象征逝者离世后留下的空寂与荒凉,同时也暗含了对逝者生前足迹的追忆。
“新丘悲寓马,陈迹记谈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寓马和谈犀都是逝者生前喜爱的事物或活动的象征,如今在新居中看到这些,不禁让人感到悲伤与怀念,同时回忆起逝者与自己共度的美好时光。最后,“泪迸无乾袖,重云入望低”以泪水与低垂的乌云作为结语,形象地表达了哀痛之情无法抑制,仿佛连天空也为之黯然失色,将哀悼之情推向高潮,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老倒杨岐没脑门,行藏驵侩许谁论。
碧云深处问端的,他是他家九世孙。
出岭超方,九上三到。
一槌便成,未是性燥。
诵过水偈,闻色空义。
搅炒肝肠,睡不成睡。
棒头领旨,句下明宗。
夜半鳌山,如鹤抛笼。
象骨岩高,中有鳖鼻。
千五百人,中伤者几。
三毬并辊,大用全提。
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大地撮来,如粟米粒。
今昔行人,看之不出。
望州乌石,日炙风吹,万福曾郎,眼戴双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