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江八景为康佥宪题·其二北山儒隐》
《龙江八景为康佥宪题·其二北山儒隐》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五言律诗

盛世多才逸,山居近市喧。

不矜高士节,聊托野人群。

弦诵消寒暑,柴桑见子孙。

如何冥寂士,薄暮起移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山中的学者形象,虽远离尘嚣,却与世俗保持一定联系,体现了明代文人既追求精神自由又不忘社会责任的复杂心态。

首联“盛世多才逸,山居近市喧”开篇即点出主题,盛世之下不乏才华横溢之士,他们选择隐居山林,虽远离繁华都市,但心中仍存一份对世俗的关注与理解。这里巧妙地将隐逸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而又不失人间烟火的生活态度。

颔联“不矜高士节,聊托野人群”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学者的形象。他不以高洁自夸,而是乐于与乡野之民为伍,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既是对传统儒家“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叛。通过这一联,诗人表达了对真正高士品格的推崇,以及对那种不为名利所累、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颈联“弦诵消寒暑,柴桑见子孙”则展现了这位学者在日常生活中与后辈传承知识、文化的场景。通过“弦诵”这一古代读书人常用的读书方式,形象地描绘了学者在四季更替中传授知识、培养后代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也暗示了他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文化延续的期待。

尾联“如何冥寂士,薄暮起移文”则以一种略带讽刺的口吻,探讨了那些看似冥寂、不问世事的士人,实际上是否真的能够脱离尘世的纷扰。通过“薄暮起移文”的细节,诗人似乎在质疑那些表面上远离尘嚣、实则内心仍存某种不甘或焦虑的隐士们。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引发了读者对于隐逸生活本质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山中学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在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同时,对社会、家庭乃至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像,也是一次对隐逸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的深入探讨。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虞美人·重帘小阁香云暖

重帘小阁香云暖。
黛拂梳妆浅。
玉箫一曲杜韦娘。
谁是苏州刺史、断人肠。
醉归旋拨红炉火。
却倚屏山坐。
银缸明灭月横斜。
还是画楼角送、小梅花。

(0)

满庭芳·寒日穿帘

寒日穿帘,澄江凭槛,练光浮动余霞。
蓼汀芦岸,黄叶衬孤花。
天外征帆隐隐,残云共、流水无涯。
登临处,琼枝潋滟,风帽醉欹斜。
丰年,时节好,玉香田舍,酒满渔家。
算浮世劳生,事事输他。
便恁从今酩酊,休更问、白雪笼纱。
还须仗,神仙妙手,传向画图夸。

(0)

满庭芳·红叶飘零

红叶飘零,寒烟疏淡,楼台半在云间。
望中风景,图画也应难。
又是重阳过了,东篱下、黄菊阑珊。
陶潜病,风流载酒,秋意与人闲。
霞冠。
欹倒处,瑶台唱罢,如梦中还。
但醉里赢得,满眼青山。
花发看看满也,留不住、当日朱颜。
平生事,从头话了,独自却凭阑。

(0)

满庭芳·阊阖天门

阊阖天门,芙蓉春殿,几年目断鸡翘。
短蓬秋鬓,端幸倚琼瑶。
南圃花边小院,西湖畔、云底双桥。
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
明朝。
那可望,旗亭烟草,柳渡寒潮。
但万户千门,恨客歌樵。
戏彩光浮衮绣,听鸣珂、响逼云霄。
应回首,绮裘醉客,还是独吹箫。

(0)

好事近·箫鼓却微寒

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
分付塞鸿归後,剩一钩寒月。
双垂锦幄谢残枝,馀香恋衣结。
又被鸟声呼醒,似征鞍催发。

(0)

卜算子·池台小雨乾

池台小雨乾,门巷香轮少。
谁把青钱衬落红,满地无人扫。
何时斗草归,几度寻花了。
留得佳人莲步痕,宫样鞋儿小。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