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廊侧畔千竿竹,听去琤琮望转深。
何必定於俯流水,方将谓是韵文琴。
不关指上宫商调,常惬心源微妙音。
隔牖猗猗如有语,胜他桐向爨馀寻。
曲廊侧畔千竿竹,听去琤琮望转深。
何必定於俯流水,方将谓是韵文琴。
不关指上宫商调,常惬心源微妙音。
隔牖猗猗如有语,胜他桐向爨馀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韵琴斋的独特魅力。诗人以“曲廊侧畔千竿竹”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融合,竹林环绕的曲廊,不仅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也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听去琤琮望转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之美,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引导着人们的心灵深入这幽静的世界。诗人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听去”和“望转深”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听觉的体验,更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使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何必定於俯流水,方将谓是韵文琴”,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韵琴斋的独特之处,并非仅仅依赖于水声或流水来产生音乐之美,而是有着更为内在、更为深刻的艺术韵味。这里不仅赞美了韵琴斋的音乐之妙,也暗示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与哲学深度。
“不关指上宫商调,常惬心源微妙音”,进一步揭示了韵琴斋音乐的精髓所在——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心灵的共鸣。这里的“宫商调”指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阶,而“心源微妙音”则强调了音乐与人心的深刻联系,即真正的艺术能够触及人心深处,引发共鸣,超越了表面的技巧和形式。
最后,“隔牖猗猗如有语,胜他桐向爨馀寻”,诗人以“隔牖”(窗户)为视角,描绘了窗外竹林中若有若无的对话之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韵琴斋所营造的意境的延伸。相较于其他地方寻找音乐的途径,韵琴斋所提供的是一种更加自然、更加深刻的音乐体验,它如同从竹林中流淌而出的清泉,滋润着心灵,让人在静默中感受到生命的韵律与宇宙的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韵琴斋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静谧、和谐与深邃,以及音乐与自然、心灵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上书不待报,解绶归田庐。
斯岂悦隐沦,遽欲言遂初。衰慈遘沈■,医药寡异谟。
百念不并牵,仓皇即脩途。
我友二三子,祖宴此城隅。
缱绻握手间,形滞神不俱。
西望九折坂,我肠更郁纡。
北风排雁行,踬羽日夜疏。
五里一返顾,十里一哀呼。
非君回云照,浊水永自涂。
努力敦兰好,合并亮不诬。
白日归苞栎,荒飙助游环。
阗道俱声咽,叹息此三贤。
临穴惴惴下,彷徨顾平原。
奄仲即长昏,针虎亦何怨。
逝者许一身,存者留一言。
清渭东南外,谁不忿王官。
戎乐既销亡,回首见雍川。
扣角与负薪,各自爱其全。
惜哉百夫特,粉黛同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