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在千株松桂下,更无尘事到夫君。
高踪罕过呼猿涧,静思唯看抱石云。
日暮坐间禽影集,雪晴岸畔路形分。
扬雄约我须投宿,月里禅馀怯论文。
庵在千株松桂下,更无尘事到夫君。
高踪罕过呼猿涧,静思唯看抱石云。
日暮坐间禽影集,雪晴岸畔路形分。
扬雄约我须投宿,月里禅馀怯论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隐居于松桂环绕的庵中,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庵在千株松桂下”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禅师所处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接着,“更无尘事到夫君”表达了禅师生活的宁静与超脱,暗示了其内心的纯净与超然。
“高踪罕过呼猿涧,静思唯看抱石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禅师日常生活的简朴与深邃。在“呼猿涧”旁,禅师或许会与自然界的生灵对话,在“抱石云”的静思中,探寻宇宙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融的境界,体现了禅宗追求的“空灵”与“自在”。
“日暮坐间禽影集,雪晴岸畔路形分”描绘了禅师生活中的日常景象,无论是日暮时分鸟儿归巢的温馨画面,还是雪后阳光照耀下的道路清晰可见,都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美的体现。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暗示了禅师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扬雄约我须投宿,月里禅馀怯论文”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禅学的探索之心。扬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希望与禅师深入交流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禅学深奥之处的敬畏与好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师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和诗人对其的景仰之情,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的佳作。
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
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
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
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
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
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
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皂。
求仙辟谷彼诚误,未见赤松饥已槁。
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
赤松复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
苍官受命与舜同,真可从之忘发缟。
诗虽祝我以再黑,积雪已多安可扫。
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壮志高才偃一藩,更嗟贤路此时难。
长幡欲动何妨屈,老骥能行岂易闲。
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宫留御古苔斑。
知公未厌还随诏,归看功名重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