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
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
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
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
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
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
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皂。
求仙辟谷彼诚误,未见赤松饥已槁。
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
赤松复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
苍官受命与舜同,真可从之忘发缟。
诗虽祝我以再黑,积雪已多安可扫。
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
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
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
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
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
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
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皂。
求仙辟谷彼诚误,未见赤松饥已槁。
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
赤松复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
苍官受命与舜同,真可从之忘发缟。
诗虽祝我以再黑,积雪已多安可扫。
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酬王浚贤良松泉二诗(其一)》。诗中通过对比人的寿命与松树的长寿,表达了作者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
首句“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点出了松树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它们不像人类那样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接着,“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寿命与松树的寿命之间的差异。
中间部分“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表达了作者对于种植松树并希望它们能够长大成荫的愿望。紧接着,“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则是对那些容易受到风雨摧残的其他树木表示出同情,同时赞扬了松树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其绿意。
“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这一句子提到了传说中的长生药材,并表达了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药材来延年益寿的愿望。以下,“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则是在描绘一幅自然界中松树与其他植物共存的画面。
诗歌后半部分“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是对友人的诗作给予赞美,并将其比喻为古时的高贵松树。紧接着,“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皂。”则是在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诗歌才华,不会受到他人的嘲笑。
“求仙辟谷彼诚误,未见赤松饥已槁。”这一句子批评了那些寻求长生不老而走向错误道路的人,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传说中赤松子的期望。最后,“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则是在表达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并且赞美了某位名叫“苍官”的人的高洁品德。
整首诗通过对比松树与人类寿命,以及通过描述自然界和传说中的药材,来表达作者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顺应自然、保持高尚品格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