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武建军资念塔歌》
《武建军资念塔歌》全文
清 / 郑孝胥   形式: 古风

武建孤军戍南荒,边乱虽平士多亡。

亡者入地塔出世,含哀郁怒凌苍茫。

龙州西山日欲落,双江奔流动城郭。

倚天神剑忽飞来,雪脊霜峰见棱锷。

夹岸遥看人共指,俯映浮桥断江水。

疮痍瘴疠意全消,孤标祇在斜阳里。

君不见男儿为国躯可捐,伏波遗庙尚岿然。

铜柱沈埋无觅处,州名犹自唤文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武建将军在南荒戍守时的艰辛与壮志。首句“武建孤军戍南荒,边乱虽平士多亡”展现了边疆虽然平定,但士兵们的牺牲巨大。接着,“亡者入地塔出世,含哀郁怒凌苍茫”象征着亡者的英魂化作塔,凝聚着哀痛与愤怒,直指苍穹。

诗人以“龙州西山日欲落,双江奔流动城郭”描绘夕阳下的景色,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氛围。随后,“倚天神剑忽飞来,雪脊霜峰见棱锷”运用夸张手法,将塔的形象比喻为神剑,象征着武建的坚韧和不屈。

“夹岸遥看人共指,俯映浮桥断江水”描绘了人们远望塔影,江水倒映的场景,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最后,“疮痍瘴疠意全消,孤标祇在斜阳里”传递出尽管环境艰苦,但塔的孤高形象依然屹立在夕阳下,象征着英雄精神的永恒。

诗的尾联“君不见男儿为国躯可捐,伏波遗庙尚岿然”借伏波将军的典故,赞美为国捐躯的英勇,而“铜柱沈埋无觅处,州名犹自唤文渊”则暗示历史的记忆虽已沉埋,但英雄的名字和事迹仍流传下来,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源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武建将军以及所有为国捐躯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郑孝胥
朝代:清   籍贯:中国福建省闽侯县   生辰:1860年5月2日——1938年

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猜你喜欢

风琴

渊明有琴本无弦,白傅偏喜听人弹。

不如空中风度曲,随风往来声断续。

非宫非商从君听,不中律吕无亏成。

大如角韵来孤城,细似蚓窍苍蝇声。

华亭夜鹤圆吭清,颤动长引寒蝉鸣。

或疑凤咮叫霄汉,又恐仙佩云中行。

使其似曲无别调,安得自在声泠泠。

蛙喧尚谓胜鼓吹,牛鸣犹以黄钟称。

丝不如竹亦漫语,赖此七窍俱珑玲。

幽人院静新凉生,八风不问来纵横。

短簟六尺午睡足,彷佛神来传广陵。

(0)

复见官军诗

元帅平京邑,欢声夹道闻。

不图当此日,复得见官军。

将钺来何莫,壶浆意已勤。

重瞻貔虎士,尽扫犬羊群。

王旅方驰电,民心极望云。

长安十万户,拭目待吾君。

(0)

孺人陈氏挽词·其一

教子推陶母,相望百代前。

诗书经口授,名节诵家传。

艺苑高鸿笔,忠言彻细毡。

源流知有自,何止父兄贤。

(0)

秋日怀国仲观

四明耸秀一溪流,曾记经行十里秋。

行李今从何处住,宦游自笑几时休。

儿时故旧今谁在,老去光阴不借留。

赢得东归访丘壑,约君同上钓鱼舟。

(0)

南山广莫轩

广莫乘风隘九州,乱山无数点平畴。

一千里外在吾目,三十年来无此游。

地下天高俱历历,鸢飞鱼跃两悠悠。

昌黎费尽南山句,旷望还能似此不。

(0)

次韵十诗.即事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

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

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

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