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安深静属居僧,一炷檀烟万虑清。
犹自笑他檐外铎,风来未免斗鸣声。
宴安深静属居僧,一炷檀烟万虑清。
犹自笑他檐外铎,风来未免斗鸣声。
这首诗描绘了居僧在宴静轩中享受宁静与禅定的场景。首句“宴安深静属居僧”,点明了地点和人物,居僧在深邃而宁静的宴静轩中寻求内心的平静。次句“一炷檀烟万虑清”,通过一柱檀香的燃烧,象征着心灵的净化,所有的杂念和忧虑都随之消散。第三句“犹自笑他檐外铎”,诗人以幽默的笔触,将自己与外界的喧嚣进行了对比,暗示了内心的超脱与平和。最后一句“风来未免斗鸣声”,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干扰,即使风吹动檐外的铃铛,也无法扰乱内心的宁静。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内心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心境。
伤心时候,又端阳景色,依然满目。
暗柳藏莺千百啭,声绕画帘风竹。
旧恨吟花,新愁泣梦,细雨凝蒲绿。
泪残芳草,断魂何处难续。
休说箫鼓年年,龙舟竞渡,玉碗倾醽醁。
今古兴衰多少事,不尽沅湘万曲。
明月山空,青松露寂,烟水飞云骛。
落霞影里,乍如数椽茅屋。
怅飞尽、桐花桐絮。尘锁妆楼,网萦珠户。
柳外阑干,昔时罗袖共凭处。
翠眉安在,又绿暗垂阳树。
惜逝水华年,忍更忆、琐窗欢聚。薄暮。正画帘微雨。
点点漏声频数。梦残酒醒,那复伴、夜深低语。
最苦是、红谢榴花,问燕子、雕梁谁主。
算一例、端阳佳节,两番愁度。
几处人家,数间僧寺,记得看花曾到。
一棹江南,漂泊不如归好。
看疏林、挨过斜阳,偏搀和、天涯衰草。
怎西风、帘捲佳人,病容消瘦比秋早。
阴阴梅子熟后,雨雨风风凄紧,春光催老。
零落东篱,满地残英难扫。
最愁是、踏碎征尘,又还怕、冷枫相笑。
任题诗、不写相思,寸红流共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