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六千顷,豁然空两眸。
天穿将浪补,山动为云浮。
士女尽行蚁,艋艟亦野鸥。
范公灵爽在,吾欲放扁舟。
三万六千顷,豁然空两眸。
天穿将浪补,山动为云浮。
士女尽行蚁,艋艟亦野鸥。
范公灵爽在,吾欲放扁舟。
此诗《登绝顶望太湖》由清代诗人顾彬所作,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太湖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首句“三万六千顷,豁然空两眸”,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湖广阔的水域,仿佛一眼望去便能覆盖三万六千顷之地,令人心胸开阔,视野豁然开朗。接下来,“豁然空两眸”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视觉上的震撼效果,仿佛双眼都被这无垠的湖面所填满,心灵也随之得到了净化和释放。
接着,“天穿将浪补,山动为云浮”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天际与湖面似乎在相互呼应,浪花仿佛修补着天空的裂缝;而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在空中漂浮,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感。
“士女尽行蚁,艋艟亦野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无论是忙碌的人们还是航行的船只,在浩瀚的湖面上都显得微不足道,如同蚂蚁般细小。同时,诗人也将船只比作野鸥,进一步强调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卑微与和谐共处的主题。
最后,“范公灵爽在,吾欲放扁舟”表达了诗人对先贤范仲淹的敬仰之情以及想要融入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深受后人推崇。诗人在这里借范公之名,表达了自己渴望像范公一样,不仅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更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更加深远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美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哲学思考,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梦破江南春信,渐入江梅,暗香初发。
乞与横斜疏影,为怜清绝。
梁苑相如,平生有赋,未甘华发。
便广寒争遣,韶华惊怨,讵妨轻折。
扬州二十四桥歌吹,不道画楼声歇。
生怕有、江边一树,要堆轻雪。
老去苦无欢事,凌波空有纤袜。
恨无好语,何郎风味,定教谁说。
淮海知名,今日刘郎,胜如旧时。
记当年幕府,从容赞画,云从万骑,电掣千麾。
威震新塘,气吞涟楚,涤扫妖氛但指期。
论功处,载骖鸾鹤,衣锦赋荣归。九重诏已封泥。
看稳上青云万丈梯。
况平生慷慨,闻鸡起舞,中原事业,不付公谁。
昨夜颁春。明朝献岁,且对椒盘奉寿卮。
功名事,不输前辈,行到凤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