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道行花外,红桥出绿阴。
半空楼阁迥,长夏水烟深。
翠袖供禅喜,朱门识道心。
几回文酒约,风雨亦招寻。
复道行花外,红桥出绿阴。
半空楼阁迥,长夏水烟深。
翠袖供禅喜,朱门识道心。
几回文酒约,风雨亦招寻。
这首诗描绘了尹铨部园林中的景致,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复道行花外,红桥出绿阴”,以复道和红桥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影摇曳、绿树成荫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半空楼阁迥,长夏水烟深”两句,将视角提升至空中,展现了楼阁在夏日水面上的倒影,以及水面上弥漫的轻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美。
“翠袖供禅喜,朱门识道心”则转向对人物活动的描写,通过“翠袖”和“朱门”这样的细节,暗示了园林中既有高雅的禅修氛围,也有世俗的繁华景象,体现了园林的多元文化内涵。最后,“几回文酒约,风雨亦招寻”表达了诗人多次前来园林聚会的频繁,以及无论天气如何都愿意前来的心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尹铨部园林的独特魅力,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园林主人的文化品味和生活情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君不见帐前蚊,侵肌啑肉无时停。
君不见襟前虱,饮血?膏罔休息。
君子守道甘困穷,小人聚敛恣胸臆。
溪壑之欲浩无涯,狼贪蚕食肥私家。
祸盈孽满罹刑辟,昆冈火延灰玉石。
君不见梁冀籍赀元载诛,黄金满谷成丘墟。
普贤肇峨眉,示迹惟西方。
文殊现五台,台殿俱清凉。
猗与观世音,普陀实吾乡。
胡为三大士,鼎足偕兹堂。
吾闻维摩室,方丈罗八荒。
须弥眇一芥,诸佛同行藏。
况兹三如来,功德侔三光。
秉心佐迦文,并起悬津梁。
青狮负璎珞,白象衔珠珰。
千亿昭化身,大悲浩难量。
区区南赡洲,勺水军持将。
杨枝洒甘露,涓滴回枯肠。
我来重瞻拜,感叹殊未央。
善才一童子,百十参慈航。
峨峨兜率天,不改帝释疆。
胡为滞五浊,尘土纷彷徨。
逝将去人世,谢此浮名缰。
他时会解脱,说法酬空王。
六诏天西南,惟滇号最钜。
残元历数尽,遗孽犹虎踞。
帝悯绝塞民,使命驰风尘。
彼昏不奉诏,虔刘我信臣。
皇赫斯怒命黔宁,艨艟巨舶浮昆明。
昆明水涸歼长鲸,碧鸡金马入我版图四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