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程疲永路,记宿喜琳宫。
莲岳三峰对,松林一径通。
地偏残暑失,境静俗尘空。
入夜清诗梦,山泉落枕中。
趋程疲永路,记宿喜琳宫。
莲岳三峰对,松林一径通。
地偏残暑失,境静俗尘空。
入夜清诗梦,山泉落枕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云台观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清幽的氛围。首句“趋程疲永路”,点明了旅途的疲惫与漫长,为后续的环境描写铺垫了背景。接着,“记宿喜琳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暂时歇息的喜悦之情,这里的“琳宫”可能指的是华丽而雅致的住宿之所。
“莲岳三峰对,松林一径通”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云台观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色:三座山峰并立,仿佛莲花般挺拔,而松林间的小径则显得幽静而通达。这样的景致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也暗示了云台观所在之地的隐逸与超脱。
“地偏残暑失,境静俗尘空”则是对云台观环境的进一步描绘。在偏远之地,暑气似乎都已消散,四周一片宁静,世俗的尘嚣仿佛被隔绝在外。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云台观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世的特点。
最后,“入夜清诗梦,山泉落枕中”将诗人的感受推向高潮。夜晚降临,诗人沉浸在清新的诗梦之中,仿佛能听到山泉轻轻滴落在枕头上的声音。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台观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
余生百代下,骋志百代前。
驰晖虽暂留,嘉木难长妍。
壮夫悔雕篆,毅士奋莫年。
自知非松乔,且得一日延。
尼衰怀梦周,聃老始出关。
百里半九十,傥励金石坚。
朝闻不虑夕,夕惕仍思愆。
箴警毋弃耄,篑土冀成山。
宝非秘密藏,虚无求真诠。
几先见天则,庶以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