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绡剪翅约秋霜,点水低飞恋野塘。
忽趁游蜂过墙去,可怜不识百花香。
轻绡剪翅约秋霜,点水低飞恋野塘。
忽趁游蜂过墙去,可怜不识百花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蜻蜓以其特有的形态和行为成为画面的主角。诗人通过对蜻蜓轻盈剪裁之翅、点水低飞之情态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然界中小生物的生存状态。
"轻绡剪翅约秋霜"一句,以精美的笔触描写蜻蜓透明而纤薄的翅膀,如同被秋天的微凉所沁湿。翅膀不仅是蜻蜓飞行的工具,也是诗人捕捉自然之美的焦点。
"点水低飞恋野塘"则表达了蜻蜓对水边环境的情有独钟,它们在水面上下穿梭,仿佛与这片生长的土壤有着不解之缘。这里的“恋”字,不仅形容了蜻蜓对野塘的依恋,也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
"忽趁游蜂过墙去"一句,蜻蜓与蜂在这画面中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蜂飞越墙头,无疑是对自由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渴望,而蜻蜓则似乎更加沉醉于眼前的世界。
"可怜不识百花香"这一句,诗人通过蜻蜓对花香的无感,表达了一种既可惜又理解的情怀。蜻蜓可能没有能力去欣赏或了解周围环境中所有花朵的芬芳,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整首诗通过蜻蜓这一小生命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微小生命的生存智慧和生动景象,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大自然之美、生灵之感知的深刻思考。
西山门下士,杂袭如鱼鳞。
惟我与子文,受爱异他人。
送我长沙序,言言足书绅。
赠君樵川诗,字字示宠珍。
潜斋养正堂,两记尤谆谆。
为君说太玄,藏心养灵根。
为我演蒙颐,山立静澄神。
先生爱吾徒,不啻子弟亲。
将何报此德,相与玉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