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壬一侄孙破砚》
《赋壬一侄孙破砚》全文
宋 / 艾性夫   形式: 古风

山翁手持青石骨,疑是元宾瘗中物。

支床捣练应不然,中裂何由半存没。

冰池既决不可堤,镜面已破那能规。

达人不必顾堕甑,好事大率逢轰碑。

寒蝉饱饮供晓滴,尽了山中病磨墨。

太和磔裂三千年,何处人间有完璧。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rénzhísūnyàn
sòng / àixìng

shānwēngshǒuchíqīngshíshìyuánbǎozhōng

zhīchuángdǎoliànyìngránzhōnglièyóubàncúnméi

bīngchíjuéjìngmiànnéngguī

rénduòzènghǎoshìfénghōngbēi

hánchánbǎoyǐngòngxiǎojìnleshānzhōngbìng

tàizhélièsānqiānniánchùrénjiānyǒuwán

注释
山翁:老翁。
青石骨:青色的石头。
元宾:古人名。
瘗:埋葬。
支床:放在床下。
捣练:捣碎布料。
裂:破裂。
半存没:一半留存。
冰池:比喻事物。
决:决口。
镜面:镜子表面。
规:恢复原状。
达人:通达之人。
堕甑:打翻的瓦罐。
轰碑:引起轰动的碑文。
寒蝉:秋天的蝉。
病磨墨:以病痛研墨。
太和:和谐的声音。
磔裂:破裂分散。
完璧:完整的珍品。
翻译
老翁手握青石骨,疑似元宾埋藏之物。
放在床下捣练料想不会如此,为何破裂一半还留存着。
冰池一旦决口无法再堵,镜子破碎又怎能复原。
通达之人无需惋惜打翻的瓦罐,好事往往伴随着轰动的碑文。
寒蝉饱饮露水准备清晨滴落,山中的病痛全用来研磨墨汁。
太和之音经历了三千年,世间哪里还有完整的珍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翁对古老砚台的发现与鉴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山翁手持青石骨,疑是元宾瘗中物。" 开篇即设置了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情境,山中的隐者手持一块青色的石头,推测它可能是古代名士元宾所遗弃之物,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支床捣练应不然,中裂何由半存没。" 这两句诗通过对砚台使用与否的设问,以及其破损状态的描述,表达了对于过去文人生活场景的一种想象,同时也映射出时间流逝带来的物品损耗。

"冰池既决不可堤,镜面已破那能规。" 此处借用“冰池”与“镜面”的比喻,强调了无论是自然之物还是人造之物,都无法避免被时间侵蚀的命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中断的感慨。

"达人不必顾堕甑,好事大率逢轰碑。" 这两句则转而强调了对于优秀文化遗产应当有所保留和传承,不应轻视或忽略,即使是破碎的砚台,也值得我们去珍视。

"寒蝉饱饮供晓滴,尽了山中病磨墨。" 这里诗人通过对寒蝉(一种昆虫)饮水以及山中磨墨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一种对于知识积累和文化创造的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太和磔裂三千年,何处人间有完璧。" 则是对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总结性的思考,通过“太和”这一特定时期的提及,以及“磔裂”与“完璧”的对比,强调了历史的漫长与物质文化的脆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一种对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

作者介绍

艾性夫
朝代:元

猜你喜欢

峨嵋伏虎寺

径峭松争直,泉奔石欲流。

穿山惊到峡,入寺胜登楼。

云重常分暝,蝉疏早得秋。

岂无三宿恋,归思澹淹留。

(0)

忆炎洲旧游赠妇

椎髻长裙乐未央,与君南服寄清狂。

歌诗已得海山气,珠翠相生星月光。

画寝春灯张夜饮,绿窗花雨理新妆。

脱身柴米非容易,誓向烟波愿再偿。

(0)

乡行

乍飞群蝶即知花,一径纡行竹坞斜。

碌碡豁时仍是石,蛣蜣能力只推沙。

新栽有树疑龙眼,交错为畦杂犬牙。

吏治不堪豺虎乱,方知万事苦农家。

(0)

南游杂诗七首

老树如龙翠意寒,酒楼人散夕阳间。

苇苗沿路清于水,一夜诗心到浒关。

(0)

清音亭

天地此空亭,江声万古听。

人烟一城白,山色大峨青。

鸟路凭高阔,渔歌杂醉醒。

寒钟佛崖碧,秋雁落沙汀。

(0)

上九独坐二首·其一

繁华城不夜,上九好观灯。

心亦思前去,身偏病未能。

人歌金缕曲,我抱玉壶冰。

热念今都冷,形同入定僧。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