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随玉辇向津河,持节重看下楚波。
欲上肩舆回首望,水西庄外暮云多。
将随玉辇向津河,持节重看下楚波。
欲上肩舆回首望,水西庄外暮云多。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场景,充满了皇家的威严与壮丽。首句“将随玉辇向津河”,以“玉辇”这一皇家出行的象征,展现了皇帝出行时的尊贵与庄严,同时“向津河”则暗示了目的地的方向,营造了一种行进中的动态美。
接着,“持节重看下楚波”,“持节”是古代帝王派遣使者或官员时所用的符信,这里借指皇帝亲自视察,显示出其对政务的重视和亲力亲为的态度。“下楚波”则描绘了皇帝在巡视过程中,目光所及之处的江河景象,既展现了自然风光之美,也寓意着国家的广阔与繁荣。
“欲上肩舆回首望,水西庄外暮云多”,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皇帝在即将离开时的复杂心情。他“欲上肩舆”,表明即将结束这次巡视,返回皇宫;“回首望”则表达了他对沿途景色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水西庄外暮云多”不仅渲染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祥和,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皇帝巡视时的宏大场面与深沉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向山看霁色,步步豁幽性。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石门有馀好,霞残月欲映。
上诣远公庐,孤峰悬一径。
云里隔窗火,松下闻山磬。
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禅定。
三峰花畔碧堂悬,锦里真人此得仙。
玉体才飞西蜀雨,霓裳欲向大罗天。
彩云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
得意今如此,清光不可攀。
臣心尧日下,乡思楚云间。
杨柳依归棹,芙蓉栖旧山。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