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烽烟变,津门遗故家。
文章付刍狗,身世感抟沙。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
争池多石李,几度閧沤麻。
乔木烽烟变,津门遗故家。
文章付刍狗,身世感抟沙。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
争池多石李,几度閧沤麻。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与情感。首句“乔木烽烟变”,以乔木象征历史悠久的事物,烽烟则暗示战争与动荡,两者结合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接着,“津门遗故家”点明了地点,津门可能指渡口或港口,故家则代表过往的生活与家族,这一句传达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家园的留恋。
“文章付刍狗,身世感抟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文章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知识、文化或个人的理想追求,被比作“刍狗”,即祭祀后被抛弃的草扎之神像,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个人价值在社会变迁中的失落感。“身世感抟沙”则用沙子随风而动的形象,比喻人生的无常与易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命运不可控的感慨。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北雁通常象征着迁徙与回归,无消息暗示了远方亲人的消息断绝,或是对某种期待的落空。东侯可能指的是东方的某个地方或人物,咄嗟则是急促的呼唤或命令,这里可能表达了对远方或重要人物的关切与期待,或是对某种紧急情况的反应。
最后两句“争池多石李,几度閧沤麻。”“争池”可能是指争夺的场所或资源,多石李则可能是对困难环境或阻碍的隐喻,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障碍。閧沤麻则可能是指忙碌或混乱的状态,几度则表示多次经历,整体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反复挣扎与努力的过程。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在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中的感受与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
衾独梦都稀,灯残夜知尽。可怜花病人病。
风峭烟凄霜还紧。眠未妥,起偏慵,妆又困。
帘卷复垂帘,惊心乱红损。不知飘远飘近。
搅著杨花去无准。游燕断,宿鸦空,啼鹃隐。
断岚迥合,湿露遥沉,弄夕光明媚。
满庭凉霰,秋淡淡,十二明珰横翠。
隔烟潮白,要筛得、花魂如水。
怕碧天、幺凤飞来,褪了苔根粉蕊。
昨宵枕角愁听,问若个吹笙,华月浮地。
枝疏照斝,黄雪影、欲向酒心吹起。
秋千池阁,还忆否、露边横髻。
剩今宵、薄袖阑干,只有攕鸾同倚。
莫恃元挺姿,听彼世迹挠。
十年不理梳,绿发缠至腰。
元灵谢囚絷,枯坐皆逍遥。
鬼神避其鉴,群象幻何逃?
华襚玉虹绣,文䙱春烟绡。
粲舌宜媚心,殊悟堪寄寥。
瀛台三千寻,可涉未为高。
不揽九纬纲,安能齐荣凋?
骨肉皆可腐,慎尔真精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