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接南邻磬,还随北里笙。
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
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
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馀清。
既接南邻磬,还随北里笙。
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
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
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馀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声响和季节变化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节奏的感悟和欣赏。
“既接南邻磬,还随北里笙”两句,通过钟声从南至北、从近及远的传递,营造了一种空间感和层次感。这里的“磬”和“笙”都是古代乐器,但在此也可以象征钟声的不同区域和层次。
“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清晨的唤醒。诗人通过对声音在空间传播的描写,强调了时间流转中的节奏感。
“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则是对自然界季节更迭和钟声节奏的呼应。在这里,秋天的寒冷唤醒了钟声,而春天的生机让钟声回归到既定的节拍中。
“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馀清”表达了诗人对于规律与秩序的向往。钟声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自然的呼应,更是时间流转和生活节奏的一种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钟声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于生命节奏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秩序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