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眼光三界静,端公伎俩一时休。
云开正使金毛现,子细看来是石头。
解脱眼光三界静,端公伎俩一时休。
云开正使金毛现,子细看来是石头。
这首诗以狮子峰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独到见解。
“解脱眼光三界静”,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心灵解脱、万物寂静的画面。这里的“眼光”不仅指视觉,更包含了内心的感受与认知。在这样的状态下,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纷扰与杂乱仿佛都归于平静,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状态。
“端公伎俩一时休”,接着诗人将解脱后的内心比作“端公”(古代巫师或道士)所使用的法术或技巧,在这一刻全部停止。这不仅是对内心状态的进一步深化,也暗含了对世间种种手段、方法在真正觉悟时失去效用的感慨。
“云开正使金毛现”,随着云层的散开,金光闪耀的狮子形象显现出来。这里,“金毛”象征着高贵、智慧与力量,而“狮子”则常被视作勇气与威严的象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壮丽景象,更寓意着在心灵的净化与觉醒之后,内在的智慧与力量得以展现。
“子细看来是石头”,最后,诗人以“石头”作为结尾,似乎是在提醒读者,即使是最为辉煌的景象,最终也不过是平凡之物。这一转折既是对前文的反讽,也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揭示——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往往隐藏在日常之中,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与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哲思的语言,引导读者在自然景观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体现了金代诗人李遹对于人生、自然与自我超越的独特感悟。
四年不见罗文学,绿鬓朱颜宛如昨。
酒杯春满听啼莺,琴响夜寒弹别鹤。
鹤飞冥冥溯寥廓,仙人遣送长生药。
丹砂九转飞灵光,玉虹白日穿林壑。
岂无踪迹到城郭,词林近日传新作。
待月光分荷露圆,扫云晴带松花落。
高怀自是贮冰清,而我胡为困尘浊。
愁心千尺游丝悬,俯仰交情谁厚薄。
白发为儒世所轻,临池学书意萧索。
闻君近有山中约,狡兔何时当就缚。
珠帘不卷上银钩,独拥残釭坐小楼。
窗外蕉声阶下雨,听来点滴在心头。
绣弧悬在当门,石麟锦璨天徐郎手。
丹山曜彩,天间驰骏,驷闾增旧。
叔宝神清,终军年妙。名场推首。
羡朱缨玉珥,龙文虎脊,青云器,人能否。
满目烽横刁斗。眺中原、难眠清昼。
男儿事业,红旗黄纸,绝尘而走。
简点秋萤,读书弹剑,且停花酒。
愿时平一老,婆娑涧石,更为君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