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子经行处,泠泠度水濆。
空门正寥寂,觉海绝嚣纷。
散响飘黄叶,馀音袅白云。
鲛人投岸泣,螺女隔江闻。
天籁浑同远,霜砧乱不分。
灵洲鱼跋浪,郁水雁呼群。
乍辨仓莺语,多传白马文。
此时谁共听,洗耳谢尘氛。
禅子经行处,泠泠度水濆。
空门正寥寂,觉海绝嚣纷。
散响飘黄叶,馀音袅白云。
鲛人投岸泣,螺女隔江闻。
天籁浑同远,霜砧乱不分。
灵洲鱼跋浪,郁水雁呼群。
乍辨仓莺语,多传白马文。
此时谁共听,洗耳谢尘氛。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小金山寺旁泊船时,听到僧侣诵经的声音,以及周围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寂静与超脱,以及自然界的美妙与神秘。
首句“禅子经行处,泠泠度水濆”,开篇即点出地点与氛围,禅师们在水边诵经,声音清越,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空门正寥寂,觉海绝嚣纷”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禅宗修行的清净与超脱世俗的境界,暗示了远离尘世喧嚣的内心世界。
“散响飘黄叶,馀音袅白云”描绘了诵经声与自然界的融合,落叶随风飘散,余音缭绕于云间,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接下来,“鲛人投岸泣,螺女隔江闻”运用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共鸣与情感的传递。
“天籁浑同远,霜砧乱不分”将自然界的声响与远处的人间烟火相提并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最后,“灵洲鱼跋浪,郁水雁呼群”描绘了水中鱼儿跃动与空中雁群呼唤的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活力。
“乍辨仓莺语,多传白马文”则以鸟语与文字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现实与想象之间关系的思考。最后,“此时谁共听,洗耳谢尘氛”一句,点明了诗人独自聆听的孤独与超脱,以及对尘世杂念的摒弃,表达了对纯净心灵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修行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
良朋驱言驾,敢自怯舆风。
柳絮循郊色,先以慰别悰。
远落市嚣外,曰君古寺东。
入门君适出,盆花为客供。
久坐需之至,须眉跃相从。
呼酒三杯后,诗篇百首同。
翠竹生禅籁,文心于焉穷。
忙能探兹候,始信志所公。
繇来肝共沥,只此亦无封。
悠然俟晚磬,缅绪觉难终。
抵舍严更寂,黯默别为衷。
金陵兮望终,尚眇眇兮难通。
波缭转兮相缔,风参差兮末穷。
倚潺湲兮聘目,船容与兮西东。
江去去兮未随,山蹇蹇兮入胸。
乱帆影兮沓絓,忽南北兮迷从。
愁来兮生望,望逾远兮云逢。
积霮䨴兮阴昼,烟复继兮蒙蒙。
吹余气兮决去,揖东君兮陈衷。
客不堪兮再阻,反谓余兮容容。
羌遂逝兮西瞑,徒俛首兮问躬。
已劳心兮既久,何斯须兮有忡。
横四海兮自许,曾溯流兮可壅。
投词兮尔约,一捐玦兮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