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携数尺纸,手展墨色鲜。
江梅发疏花,萧然瞰清川。
淡月挂寒枝,孤幽弄芳妍。
岂非立凋后,或是标春先。
日月相往还,何用悲岁年。
此花于兹时,好脩乃独贤。
处士穷幽居,羁臣怀左迁。
裁诗孤山雪,拥屩罗浮烟。
我今亦何恨,仰视空青天。
世俗不贵真,共把墨粉传。
玄帝虽令严,此花不俱玄。
子何幻素质,物性亦复然。
梦中如闻香,残更悟醉眠。
客携数尺纸,手展墨色鲜。
江梅发疏花,萧然瞰清川。
淡月挂寒枝,孤幽弄芳妍。
岂非立凋后,或是标春先。
日月相往还,何用悲岁年。
此花于兹时,好脩乃独贤。
处士穷幽居,羁臣怀左迁。
裁诗孤山雪,拥屩罗浮烟。
我今亦何恨,仰视空青天。
世俗不贵真,共把墨粉传。
玄帝虽令严,此花不俱玄。
子何幻素质,物性亦复然。
梦中如闻香,残更悟醉眠。
这首《墨梅》由元代诗人何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墨梅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首句“客携数尺纸,手展墨色鲜”,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画面:一位客人手持数尺长的宣纸,展开后墨色鲜艳,预示着即将呈现的是一幅生动的墨梅画卷。接着,“江梅发疏花,萧然瞰清川”描绘了江边梅花稀疏绽放的景象,与清澈的河流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淡月挂寒枝,孤幽弄芳妍”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意境,淡雅的月亮挂在寒冷的树枝上,与梅花的幽香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孤高而优雅的姿态。诗人巧妙地将梅花的凋零与春天的到来联系起来,以“岂非立凋后,或是标春先”两句,表达了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思考。
“日月相往还,何用悲岁年”则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豁达态度,认为日月更替是自然规律,无需为岁月的流逝而悲伤。接下来,“此花于兹时,好脩乃独贤”赞美了梅花在特定时节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高尚品格。
“处士穷幽居,羁臣怀左迁”借用了古代文人隐居山林或被贬谪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通过“裁诗孤山雪,拥屩罗浮烟”两句,诗人将自己与梅花紧密相连,仿佛在孤山雪中裁诗,在罗浮烟中拥屩,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最后,“我今亦何恨,仰视空青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使面对世俗的不公与误解,也能抬头望向广阔的天空,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世俗不贵真,共把墨粉传”揭示了社会对真实与纯粹的忽视,人们往往追逐表面的虚华而非内在的真谛。“玄帝虽令严,此花不俱玄”则强调了梅花独立于世俗规则之外,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与高贵。“子何幻素质,物性亦复然”进一步阐述了梅花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本质,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其本质不变。“梦中如闻香,残更悟醉眠”以梦境中的香气和深夜的沉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与内心深处的觉醒。
综上所述,《墨梅》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更是诗人对自然美、高洁品质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梧桐生高冈,绿叶何葳蕤。
所托既得地,畅茂谅亦宜。
醴泉溉其根,甘露濡其枝。
凤凰鸣哕哕,朝阳影离离。
谐和五音具,孕材良且奇。
神灵不敢惜,哲匠频顾之。
斲成美琴瑟,登歌清庙时。
罗生秀而整,有若碧梧姿。
持此欲安往,伥伥求所知。
论心必有遇,世岂无钟期。
何当献天子,再歌南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