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论交,钿筝顾曲,算来吾亦能狂。
大道朱楼,碧城云外彷徨。
陈词阊阖迷前路,一重重,银汉红墙。
枉教人,倚断回阑,盼断回肠。
旗亭虚按雏鬟拍,奈歌声寂寞,舞袖郎当。
便托秋弦,弹成总是清商。
英雄用武知何地,一年年,人海昂藏。
竟输他,蝶据幽花,蜂据幽香。
宝剑论交,钿筝顾曲,算来吾亦能狂。
大道朱楼,碧城云外彷徨。
陈词阊阖迷前路,一重重,银汉红墙。
枉教人,倚断回阑,盼断回肠。
旗亭虚按雏鬟拍,奈歌声寂寞,舞袖郎当。
便托秋弦,弹成总是清商。
英雄用武知何地,一年年,人海昂藏。
竟输他,蝶据幽花,蜂据幽香。
这首《高阳台·其三》是徐树铮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所作,以青莲醉脱汾阳图为题,通过描绘画面中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思。诗中以宝剑和钿筝象征豪情与柔情,展现了主人公的狂放不羁。"大道朱楼,碧城云外彷徨"描绘了宏大的背景,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迷茫。
"陈词阊阖迷前路"表达对历史长河中迷失方向的无奈,"银汉红墙"则寓言了权力与富贵的壁垒。接下来的"枉教人,倚断回阑,盼断回肠",流露出对繁华落尽后的孤独与失落。
"旗亭虚按雏鬟拍"描绘了歌舞场面的冷清,"弹成总是清商"则寓言了世事如秋音,悲凉而哀婉。诗人感慨英雄无处施展才华,"人海昂藏"揭示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
最后,"蝶据幽花,蜂据幽香"以自然景象作结,寓意英雄虽败犹荣,不如自然界中的昆虫占据着它们的一方天地。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借景抒怀,体现了徐树铮独特的艺术风格。
圣贤尺牍间,吊问相酬答。
下笔或无意,兴合自妍捷。
名迹后人贵,品第分真杂。
前世无大度,危乱相乘蹑。
白发如莲帽,騧马似瓜贴。
触事为不祥,凶语弃玉躞。
料简纯吉书,乃有十七帖。
当时博搜访,所得固已狭。
于此半千岁,历世同灰劫。
真圣扫忌讳,尽入淳化箧。
巍巍覆载量,细事见广业。
唐人工临写,野马成百叠。
硬黄脱真迹,勾填本摹榻。
今惟典刑在,后世皆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