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绿雪蓊南山,采摘不曾难。
三径风垆瓦铫,半廊竹濑松湍。
昨朝悔未,携将茶董,同上长干。
却忆苏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
家乡绿雪蓊南山,采摘不曾难。
三径风垆瓦铫,半廊竹濑松湍。
昨朝悔未,携将茶董,同上长干。
却忆苏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异乡对家乡景色的怀念与对茶事的追忆。开篇“家乡绿雪蓊南山”,以“绿雪”形容山色之青翠,以“蓊”字描绘山势之茂盛,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家乡景象。接着,“采摘不曾难”一句,既表达了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赞美,也暗含着对过去生活简单而快乐的回忆。
“三径风垆瓦铫,半廊竹濑松湍”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的日常生活场景。炉火旁的风声、瓦铫煮水的声音,以及竹林间的流水声、松树间湍急的水流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也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和谐。
“昨朝悔未,携将茶董,同上长干”则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好友一同品茗的遗憾。这里的“茶董”可能是指茶具或茶叶,而“长干”则可能是地名,也可能象征着与好友相聚的地点。这一句流露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经历的怀念。
最后,“却忆苏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一句,提到了“苏门四友”,这可能是指宋代文学家苏轼及其三位好友的合称,这里借指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朋友。通过“曾经日给龙团”(意为曾经每日提供龙团茶)这一表述,进一步强调了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茶文化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怀念、对日常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层峦回合俨枋栊,楼阙双开杳霭中。
华表鹤归留瞑色,虚堂人语落秋空。
山腰玉髓含云白,石窍丹砂映日红。
入夜振衣攀绝巘,箫声疑在月华东。
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
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
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
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
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
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
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
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
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
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
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
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
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
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
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
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
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
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
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
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
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
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
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
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
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
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
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
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清·苏履吉】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https://shici.929r.com/shici/L16Nx4PU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