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朝中措.客中杂忆十首·其二》
《朝中措.客中杂忆十首·其二》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朝中措

家乡绿雪蓊南山,采摘不曾难。

三径风垆瓦铫,半廊竹濑松湍。

昨朝悔未,携将茶董,同上长干。

却忆苏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异乡对家乡景色的怀念与对茶事的追忆。开篇“家乡绿雪蓊南山”,以“绿雪”形容山色之青翠,以“蓊”字描绘山势之茂盛,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家乡景象。接着,“采摘不曾难”一句,既表达了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赞美,也暗含着对过去生活简单而快乐的回忆。

“三径风垆瓦铫,半廊竹濑松湍”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的日常生活场景。炉火旁的风声、瓦铫煮水的声音,以及竹林间的流水声、松树间湍急的水流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也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和谐。

“昨朝悔未,携将茶董,同上长干”则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好友一同品茗的遗憾。这里的“茶董”可能是指茶具或茶叶,而“长干”则可能是地名,也可能象征着与好友相聚的地点。这一句流露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经历的怀念。

最后,“却忆苏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一句,提到了“苏门四友”,这可能是指宋代文学家苏轼及其三位好友的合称,这里借指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朋友。通过“曾经日给龙团”(意为曾经每日提供龙团茶)这一表述,进一步强调了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茶文化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怀念、对日常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见新耕者

青郊土脉滋,良农群举趾。

牟麦出土新,禾黍布种始。

犁耙呼旅亚,馌饷来妇子。

勤劬众力作,豳风图在此。

民依我先知,见此宁无喜。

(0)

秋日同熊宪使韩宪使张助甫潘参何国珍水部吴约卿侍御寻三游洞分韵四首·其二

层峦回合俨枋栊,楼阙双开杳霭中。

华表鹤归留瞑色,虚堂人语落秋空。

山腰玉髓含云白,石窍丹砂映日红。

入夜振衣攀绝巘,箫声疑在月华东。

(0)

赐题夜纺授经图·其一

篝灯课读澹安贫,义纺经锄忘苦辛。

家学白阳谙绘事,成图底事待他人。

(0)

城上晓望即景四首·其二

城南十里尽沙山,中有天泉月一湾。

见说渥洼神马异,几回游兴未能删。

(0)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

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

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

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

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

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

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

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

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

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

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

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

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

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

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

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

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

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

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

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

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

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

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

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

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

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

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

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

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0)

即事分韵三十首·其二吟诗

相将韵事说咸酸,教赋新诗带笑看。

不道迎春多好句,口香吹出静如兰。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