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全文
清 / 苏履吉   形式: 古风

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

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

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

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

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

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

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

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

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

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

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

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

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

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

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

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

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

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

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

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

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

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

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

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

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

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

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

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0)
鉴赏

这首诗《离别敦煌父老士民》由清代诗人苏履吉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敦煌地区民众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治理的反思和期望。诗中通过对比新官与旧官的交接,揭示了为官者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强调了官员应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民众,遵循道德规范,重视法律的等级差异,以及对民众福祉的全面关怀。

诗的开头即点明为官者自我认知的缺失是普遍问题,“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指出新官上任与旧官离任之间的过渡期,是检验官员是否真正关心民众、是否能够公正执行政策的关键时刻。通过“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民众对官员任期结束的不同情感反应,既是对旧官的怀念,也是对新官的期待。

接着,诗人回忆自己初到敦煌时的情景,强调了法律的等级差异和对民众福祉的全面照顾,同时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公正无私,是否存在偏私。诗人对士民的赞美,表明了他们对古代美德的传承和追求,以及对官员行为的期望。

诗中提到自己作为书生出身的官员,在边陲地区任职多年,虽然不敢忘记职责,但终年忙碌奔波,难以兼顾所有事务。诗人描述了四季更替中的自然景象,如春风、夏雨、秋霜、冬日,以此象征治理地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应采取不同的施政策略。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希望新官能像父亲一样关爱民众,不仅关注民众的物质需求,更要从道德和情感层面给予支持。诗人提醒新官要倾听民众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对于治理的重要性,提倡耕读为本,遵守规矩,避免多事和虚假诉讼,以及不滥用权力。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官民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展现了其深厚的道德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苏履吉
朝代:清

苏履吉,乳名发祥,字其旋,号九斋,生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农历七月十三日(1779年8月25日),福建德化人。有《友竹山房诗草》七卷,补遗一卷,《友竹山房诗草续钞》七卷。
猜你喜欢

题栽梅桃

梅花开尽桃花开,两朵春移小院栽。

索笑索吟殊未已,浑浑疑是故人来。

(0)

浪淘沙令·其一杏花

绛萼衬轻红。缀簇玲珑。夭桃繁李一时同。

独向枝头春意闹,娇倚东风。飞片入帘栊。

粉淡香浓。凤箫声断月明中。

只恐明朝风雨恶,燕嘴泥融。

(0)

送汤主簿

扶起阶前菊,秋霖苦未休。

更逢千里别,早白一年头。

客借程文看,儿分赐服收。

还家有新兴,佳句入书邮。

(0)

灵山阁见二徐友旧题句

一面见溪水,三边皆翠微。

晚来虚槛外,秋近白云飞。

重至恰身老,同吟感客非。

灵山自如画,依旧隔斜晖。

(0)

鹧鸪天·其四偶有鳞翼之便,书以寄文卿

一曲清歌金缕衣。巧佼心事有谁知。

自从别后难相见,空解题红寄好诗。

忆携手,过阶墀。月笼花影半明时。

玉钗头上轻轻颤,摇落钗头豆蔻枝。

(0)

鹧鸪天·其二送春

只惯娇痴不惯愁。离情浑不挂眉头。

可怜恼尽尊前客,却趁东风上小舟。

真个去,不忺留。落花流水一春休。

自怜不及春江水,随到滕王阁下流。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