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
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
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
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
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
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
玉壶先生在何处?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
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
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
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
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
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
玉壶先生在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江南游子对于水乡的依恋之情和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诗人以"舟为宅"自比,表明自己与水的密不可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无家可归的漂泊生活。"能以笔锋知地脉"则显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
在下文中,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楚水、丹青、洞庭等地理名胜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中的"不下"暗示了诗人对于高处的追求和向往,这里所指的"此堂"很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居住的地方,而"临洞庭"则是在描绘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
接下来的几句更是用尽了浓墨重彩来描写自然景观。"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中的"水文"和"木末"都传达出一派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而"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则是诗人对帝子与自己的情感写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
最后几句"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中,诗人继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夏夜的宁静和秋天的凉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嚣、享受孤寂生活的情怀。
整首诗最后一句"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玉壶先生在何处?"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问,"玉壶先生"很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一位理想中的高士,而"长生路"则是在探讨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宦海浮沉,名与字、不能彰彻。
青云上、诸公衮衮,难登狭劣。
结绶弹冠成底事,解颐折角皆虚说。
待黄粱、梦觉始归来,非明哲。
易消释,空中雪。
多亏缺,天边月。
算人生必有,衰羸时节。
恁是一阳来复後,梅花柳眼先春发。
料明年、又老似今年,当休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