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周先生画洞庭歌》
《周先生画洞庭歌》全文
唐 / 鲍溶   形式: 古风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

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

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

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

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

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

玉壶先生在何处?

(0)
注释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水为乡:形容江南多水的环境。
舟为宅:舟船成为居住的场所。
地脉:大地的脉络,比喻地理特征。
楚水:泛指江南的水,楚地的水。
丹青:绘画艺术。
洞庭: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水文:水面的纹路。
木末:树梢。
婵娟:形容美好的月貌。
六月火光:形容夏日炎热。
潺湲:水流声。
林冰:林间的寒气。
玉壶先生:可能指代隐士或仙人。
翻译
江南的旅人,水是他的故乡,舟是他的居所,能凭借笔触感知大地的脉络。
他悠闲地将楚地的水融入画作,从未离开这厅堂,俯瞰着洞庭湖。
湖面平静无波,烟雾不散,树木梢头的山色显得深沉翠绿。
帝王的女儿想必为这幽深的云彩而哀伤,而我仿佛在梦境中见到了美好的月貌。
六月的炎热,火光似乎附着在我的衣物上,我静心倾听潺潺流水声。
林间的寒气使水面如镜,微风吹过竹席,整日独自躺在秋风中,心境清凉。
因为游览洞庭湖,我不愿出门,怀疑你是否找到了永生的道路。
那位玉壶先生如今身在何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江南游子对于水乡的依恋之情和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诗人以"舟为宅"自比,表明自己与水的密不可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无家可归的漂泊生活。"能以笔锋知地脉"则显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

在下文中,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楚水、丹青、洞庭等地理名胜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中的"不下"暗示了诗人对于高处的追求和向往,这里所指的"此堂"很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居住的地方,而"临洞庭"则是在描绘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

接下来的几句更是用尽了浓墨重彩来描写自然景观。"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中的"水文"和"木末"都传达出一派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而"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则是诗人对帝子与自己的情感写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

最后几句"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中,诗人继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夏夜的宁静和秋天的凉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嚣、享受孤寂生活的情怀。

整首诗最后一句"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玉壶先生在何处?"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问,"玉壶先生"很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一位理想中的高士,而"长生路"则是在探讨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作者介绍
鲍溶

鲍溶
朝代:唐   字:德源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猜你喜欢

满江红·宦海浮沉

宦海浮沉,名与字、不能彰彻。
青云上、诸公衮衮,难登狭劣。
结绶弹冠成底事,解颐折角皆虚说。
待黄粱、梦觉始归来,非明哲。
易消释,空中雪。
多亏缺,天边月。
算人生必有,衰羸时节。
恁是一阳来复後,梅花柳眼先春发。
料明年、又老似今年,当休歇。

(0)

点绛唇·雨湿东风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孤村薄暮。
花落春归去。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
家何处。
乱山无数。
不记来时路。

(0)

清平乐·呢喃燕语

呢喃燕语。
共诉春归去。
春去从他留不住。
落尽枝头红雨。
老翁袖手优游。
闲愁不到眉头。
过了麦黄椹紫,归期只在新秋。

(0)

清平乐·儿曹耳语

儿曹耳语。
借问何处去。
家在翠微深处住。
生计一犁春雨。
客中且恁浮游。
莫将事挂心头。
纵使人生满百,算来更几春秋。

(0)

南乡子·云淡日曨明

云淡日曨明。
久雨潺潺乍得晴。
社近东皋农务急,催耕。
又见菖蒲出水清。
池面縠纹平。
掠水迎风燕羽轻。
试出访寻春色看,相迎。
巧笑花枝似有情。

(0)

清平乐·一杯椒醑

一杯椒醑。
惜饮难成醉。
爆竹声中人未睡。
共道今宵守岁。
不如且就衾裯。
谁能细数更筹。
三百六旬过了,明朝却是年头。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