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堂虚动可容微,林景幽生知远翳。
不似澄岩多种秫,空留五亩列庭葵。
词人已著河栖室,此地常馀墓草悲。
总是震家高卧处,山阳何必更题诗。
茅堂虚动可容微,林景幽生知远翳。
不似澄岩多种秫,空留五亩列庭葵。
词人已著河栖室,此地常馀墓草悲。
总是震家高卧处,山阳何必更题诗。
这首词言辞优美,意境深远。开篇两句“茅堂虚动可容微,林景幽生知远翳”,描绘出诗人居所的宁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其中“茅堂”暗指简陋的书房,“虚动”则是对自然界中细微变化的感受。第三、四句“不似澄岩多种秫,空留五亩列庭葵”,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不愿效仿那些热衷于物质堆砌的人,而是选择了一种简朴自在的生活方式。
以下两句“词人已著河栖室,此地常馀墓草悲”,诗人提及自己已经安顿下来,住在靠近河流的地方,这里充满了对逝去岁月和古人遗迹的感慨。最后两句“总是震家高卧处,山阳何必更题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名门望族的超然态度,以及他认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居所,不需要再多言语言或赋诗词来赞美。
整首词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独到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
系马向山立,一杯聊奠君。
野烟孤客路,寒草故人坟。
琴韵归流水,诗情寄白云。
日斜休哭后,松韵不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