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新霁暮山青,景色苍凉木末亭。
太息烽烟何日静,前村燐火夜荧荧。
夕阳新霁暮山青,景色苍凉木末亭。
太息烽烟何日静,前村燐火夜荧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雨后初晴,青山呈现出一片苍翠之色的画面。诗人站在木末亭中,眺望远方,心中不禁感慨,感叹烽烟四起,何时才能平息,让这片土地恢复宁静。夜幕降临,远处村落里闪烁着点点灯火,更添了几分寂寥与期盼。
通过“夕阳新霁暮山青”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夕阳的余晖与雨后的清新空气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景象。而“景色苍凉木末亭”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木末亭作为观景的地点,也仿佛融入了这苍凉的景色之中,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载体。
“太息烽烟何日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渴望和平的心愿。烽烟代表了战争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动荡不安生活的不满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最后,“前村燐火夜荧荧”以夜色中的点点灯火为喻,既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又暗含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人们依然保持着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生活坚韧不拔的态度。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
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
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乃公振旅来,河湟新奏捷。
诗礼壮斋坛,荆州初妥帖。
王郎赋缁衣,旦暮刷燕越。
从容挽六钧,邂逅记三箧。
赏奇必先睹,语怪尤欣惬。
樵径曳斑杖,僧窗敷白氎。
解颐千虑却,爬痒众宾厌。
辕门熊虎士,铁面竦长鬣。
椎牛赴大釂,割肉挥长铗。
酸寒商公邑,会我萦仕牒。
儿嘷羹不糁,女瘦裙剩摺。
嫉邪发冲冠,忧国须屡镊。
侯家有美载,寒冬相煖热。
騕袅带青萍,于菟包璅甲。
风磴好扶轮,冰溪多病涉。
凄凉熊耳下,小雪轻尘浥。
升堂语君公,浚治千楼堞。
勉勉足兵食,孜孜抚疲苶。
政成在简易,可大贤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