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云是江汉民。
流氛遍南土,家室无完存。
大将日高宴,而以捷书闻。
可怜七萃士,涣然若浮云。
远近事剽掠,安辨寇与军。
好乱岂天性,贼众多饥人。
客从远方来,云是江汉民。
流氛遍南土,家室无完存。
大将日高宴,而以捷书闻。
可怜七萃士,涣然若浮云。
远近事剽掠,安辨寇与军。
好乱岂天性,贼众多饥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背景下民众生活的艰辛图景。"客从远方来,云是江汉民",开篇以客人的口吻,揭示了江汉地区人民的苦难,他们流离失所,如同浮云般无定。"流氛遍南土,家室无完存",进一步强调战争的破坏,连百姓的家园都未能幸免。
"大将日高宴,而以捷书闻",对比鲜明,将军们在享受胜利的盛宴,而民间却是哀鸿遍野。"可怜七萃士,涣然若浮云",诗人对那些英勇的士兵表达了同情,他们在战乱中显得如此无力,如同散乱的浮云。
"远近事剽掠,安辨寇与军",揭示了混乱局面下难以分辨敌我,无辜百姓深受其害。最后两句"好乱岂天性,贼众多饥人",诗人质问,难道好战是人的天性吗?指出战乱的根源在于贼寇和饥饿的民众,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质问,展现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秋雨新巳风日清,匆闻剥啄紫门声。
出逢麻衣老仙伯,身长七尺双瞳明。
平生学道几半世,一见洒洒心为倾。
大道无为返尔朴,自然有路通长生。
我今素发飒以白,宦途久矣思归耕。
吴兴山水况清绝,白云满岭堪怡情。
老仙何当从我去,小筑茅屋依峥嵘。
还丹已就蓬岛近,笑指尘海寻方平。
关吏晨启门,㒒夫戒首途。
祖道京城南,喜色动闉阇。
仕宦非徒荣,出处贵合义。
公今虽未耄,进退有馀地。
高蹈激流俗,清风耸朝廷。
增秩仍继禄,圣明优老成。
逍遥桑梓间,年高德弥邵。
红颜醉春酒,白发照晴昊。
两疏真勇决,四皓甘隐沦。
汉史不专美,古今凡几人。
青牛当南游,紫气巳先路。
我欲强著书,怀哉未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