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春风客帝京,西湖烟雨过清明。
苏堤画舫春三月,天竺清钟夜五更。
行李裹书归旧隐,野花沽酒赏新晴。
只缘未读时文熟,端合山中且菜羹。
去岁春风客帝京,西湖烟雨过清明。
苏堤画舫春三月,天竺清钟夜五更。
行李裹书归旧隐,野花沽酒赏新晴。
只缘未读时文熟,端合山中且菜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勉所作的《次友人示诗集(其三)》。诗人回忆去年春天在京都的经历,描绘了西湖美景和清明时节的烟雨景象。苏堤上画舫游弋,正值三月春光,而夜晚在天竺寺听到的钟声则显得格外宁静。诗人收拾行囊,带着书籍回归旧日隐居之地,趁着雨后新晴,买野花佐酒,享受这份宁静与闲适。
然而,诗人感叹自己未能深入研读时文,认为更适合在山中过着简单的生活,以粗茶淡饭为乐。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心境的转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壮岁事行役,吏牒相拘牵。
桐湖入残梦,鱼鸟三十年。
九峰故寒碧,即事徒华颠。
地高世责望,在眼馀憎怜。
背山构萝屋,数亩桑麻田。
归来抱黄犊,青磴聊夤缘。
盖眠袯襫破,觅胜绳鞋穿。
江天四寒雪,独钓归湖船。
岁熟易得酒,人閒真似仙。
细觅种树诀,载理逍遥篇。
泉之流兮汤汤,我之怀矣与泉偕逝而无忘。
泉之鸣兮泠泠,我之怀矣与泉偕滴而无声。
山下出泉兮于彼幽谷,我种我橘兮于山之麓。
泉橘相依兮其阴日繁以沃。
橘之香兮泉之冽,病者饮之兮浣彼肝肺。
泉之甘兮橘之香,病者饮之兮荡彼胃肠。
疫疠消亡兮神明内融,济人利物兮前人之功。
吾虽不及前之人兮,心与前人之心同。
我愿橘香兮不绝,泉兮不竭。
我心亦然,前与兹泉终古而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