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上隐居寺》
《夜上隐居寺》全文
唐 / 唐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寻师拟学空,空住虎溪东。

千里照山月,一枝惊鹤风。

年如流去水,山似转来蓬。

尽日都无事,安禅石窟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àngyǐn
táng / tángqiú

xúnshīxuékōngkōngzhùdōng

qiānzhàoshānyuèzhījīngfēng

niánliúshuǐshānzhuǎnláipéng

jìndōushìānchánshízhōng

翻译
寻找老师打算学习空门之道,空门修行在虎溪东边的住所。
明亮的月光照耀千里山川,一阵微风吹过,惊动了栖息的鹤。
岁月如流水般流逝,山峦仿佛随风转动的蓬草。
整天都没有事情可做,就在石窟中安心修禅。
注释
寻师:寻找导师。
拟:打算。
空:佛教中的空性或空门。
虎溪东:虎溪东边的隐居地。
照:照亮。
山月:山间的明月。
惊鹤:突然飞起的鹤。
风:微风。
年:年华。
流去水:流逝的流水。
转来蓬:随风旋转的蓬草。
尽日:整天。
无事:没有事情。
安禅:静心修禅。
石窟:石洞或石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寻找师父、学习佛法的场景。"寻师拟学空,空住虎溪东"表明诗人有着向往禅学的心境,而那位师父则隐居在虎溪之东,给人以超然物外之感。"千里照山月,一枝惊鹤风"则写出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月光洒落千里,清澈见底,而一阵微风吹过,便惊起栖息于枝头的鹤群,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年如流去水,山似转来蓬"用流水和翻滚的蓬草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于红尘纷扰的超脱与淡然。最后一句"尽日都无事,安禅石窟中"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禅定的状态中度过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在寻求着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佛法修行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澄明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唐求

唐求
朝代:唐

唐求[唐](约880~约907)(约公元九零六年前后在世),一作唐俅或唐球,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 唐隐居”。王建占据成都后,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唐求主要活动于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灭亡前后,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文人心态,风格清新自然, 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猜你喜欢

浣溪沙

细草侵阶映碧阑。薄云天际鸟飞残。

晚风庭院叶珊珊。

自是多情何处问,枉教魂断不知寒。

几回搔首杳如山。

(0)

浣溪沙.秋闺

新月桐帘影上钩。露寒庭院一天秋。

金风飒飒夜悠悠。

砧杵带愁敲远梦,雁声衔恨落高楼。

碧云流断暮江幽。

(0)

踏莎行

粉絮吹绵,红英飘绮。又看一度春归矣。

子规啼破梦初醒,凭栏目断伤千里。

尘世堪嗟,流光难倚。浮生冉冉知何似。

旧游回首总休题,断肠只有愁如此。

(0)

水龙吟.次父六月二十四日作

昼长人静沉沉,绿杨正袅深深院。

画帘低映,薄罗无暑,汗消珠钏。

兰畹香消,湘筠影瘦,翠阴遮遍。

听莲歌处处,悠扬逸韵,半入水风烟片。

一霎雨馀明净,晚云如黛花如钿。

舟移萍乱,芳香袖惹,媚风轻扇。

一色红妆,千重翠盖,参差江面。

更堪怜、归路平波杳杳,夕阳斜见。

(0)

唐多令.秋夜

灯晕伴残更。萧萧落叶轻。诉穷愁、草际虫声。

栏外芭蕉新嫩绿,仍做出,旧秋声。罗被夜凉清。

凄然梦亦惊。透纱窗、月影纵横。

几遍鸡声啼又晓,空蹙损,两山青。

(0)

南柯子

庭际花枝袅,帘前汉渚横。断肠何必问吹笙。

但见海棠叶上、露星星。墙月深深照,炉香细细零。

谁家闺妇又砧声。搅得梦魂无赖、不堪情。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