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在眼,日夕起秋烟。
翠落孤云外,丹含反照边。
鸟飞知去路,鹿过想耕田。
应是岩阿里,能容勾漏仙。
老君山在眼,日夕起秋烟。
翠落孤云外,丹含反照边。
鸟飞知去路,鹿过想耕田。
应是岩阿里,能容勾漏仙。
这首诗描绘了老君山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
首句“老君山在眼,日夕起秋烟”,开篇即以老君山作为视觉焦点,日暮时分,山间升起袅袅秋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翠落孤云外,丹含反照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色的层次感和光影的变化,翠绿的山色与远处的孤云相映成趣,夕阳的余晖则给山体染上了一抹丹红,展现出大自然的瑰丽与和谐。
“鸟飞知去路,鹿过想耕田”两句,通过动物的活动,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应是岩阿里,能容勾漏仙”表达了诗人对于老君山神秘与神圣之感的感悟,仿佛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所在,更是某种超凡脱俗之境的象征,能够容纳传说中的仙人勾漏仙,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君山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凡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清湘庭下千竿竹,百尺斑斓耸苍玉。
通轩轩外万顷陂,陂接南山天与齐。
唐基一坏半禾黍,举目气象增愁思。
我来正当摇落时,尘埃七日无人知。
东平叔子信予友,问学不厌坚相随。
叔子莫痛凤沼湮,又莫悲愁花萼堕。
所忧圣道久榛塞,富贵浮云空点涴。
明发予西叔且东,高谈更为通宵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