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见春花归阆苑,又逢秋叶堕宫墙。
思量世事如翻掌,谁得长生不死方。
始见春花归阆苑,又逢秋叶堕宫墙。
思量世事如翻掌,谁得长生不死方。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颂古一百首》中的第五十三首。诗人以春天的花朵回归阆苑(仙境)和秋天的落叶飘落在宫墙为起兴,形象地描绘了世间万物的变迁。"始见春花归阆苑"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又逢秋叶堕宫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诗人随后感慨"思量世事如翻掌",意指人生在世,世事瞬息万变,如同手掌翻转般轻易。最后,他提出"谁得长生不死方",表达了对永恒生命的向往和对生死问题的深沉思考。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生命无常和追求超脱的观念。
画工状物,经月经年。轩鉴照物,立写于前。
鉴之为明,犹或未精。工出人手,平与不平。
天下之平,莫若于水。止能照表,不能照里。
表里洞照,其唯圣人。察言观行,罔或不真。
尽物之性,去己之情。有德之人,而必有言。
能言之人,未必能行。
有客无知,为性太质。不忮不求,无固无必。
足蹑天根,手探月窟。所得之怀,尽赋于笔。
意远情融,气和神逸。酒放微醺,绡铺半匹。
如风之卒,如云之勃。如电之欻,如雨之密。
或往或还,或没或出。涤荡氛埃,廓开天日。
鸾凤翱翔,龙蛇盘屈。春葩暄妍,秋山崒屼。
三千簪裾,俯循儒术。百万貔貅,仰听军律。
松桂成林,芝兰满室。蜀锦初番,朝霞乍拂。
白璧一双,黄金百镒。羲之来求,牧之来乞。
物外神交,人间事毕。观者析醒,收之愈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