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相殷王国,空馀尚父溪。
钓矶开月殿,筑道出云梯。
积水浮香象,深山鸣白鸡。
虚空陈伎乐,衣服制虹霓。
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
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已相殷王国,空馀尚父溪。
钓矶开月殿,筑道出云梯。
积水浮香象,深山鸣白鸡。
虚空陈伎乐,衣服制虹霓。
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
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夏的游宴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不失豪迈的意境。
"已相殷王国,空馀尚父溪。钓矶开月殿,筑道出云梯。" 这几句以宏伟的建筑和壮丽的地理环境为背景,设置了一种超脱尘世、与神仙交流的氛围,诗人仿佛已经置身于一片古老而又神秘的王国之中。
"积水浮香象,深山鸣白鸡。虚空陈伎乐,衣服制虹霓。" 这部分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水中的香气与山间的清音共同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而“虚空陈伎乐”一句,更增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 这两句则是对艺术创作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书画艺术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作品所达到的境界和水平的赞美。
"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最后这两句,则像是诗人对同游者的一番劝告,或是自言自语,希望能够长久停留在这样一片美好的世界之中,不愿意急忙离开,以至于再次寻觅时却难以找到这份宁静的所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建筑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凡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高度追求和热爱。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