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乘雨放鸬鹚。水生时。一篙迟。
鲤鱼三尺,惊出碧涟漪。
方便可能将尺素,千里外,寄相思。
滩头乘雨放鸬鹚。水生时。一篙迟。
鲤鱼三尺,惊出碧涟漪。
方便可能将尺素,千里外,寄相思。
这首《江城子》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雨中江边放鸬鹚捕鱼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首句“滩头乘雨放鸬鹚”,点明了地点和天气状况,滩头是放鸬鹚捕鱼的常见地点,而“乘雨”则暗示了在雨中进行捕鱼活动的情景,展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坚持劳作的精神风貌。
“水生时。一篙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放鸬鹚的过程。随着雨水的增加,水面逐渐升高,渔人需要更加小心地操作,以免船只失控。这里的“一篙迟”不仅指动作的缓慢,也暗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适应。
“鲤鱼三尺,惊出碧涟漪。”当大鱼被诱饵吸引上钩时,水面会泛起一圈圈碧绿的涟漪,同时伴随着鲤鱼的跃动。这一景象既展现了捕鱼的紧张与刺激,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方便可能将尺素,千里外,寄相思。”最后两句转而表达情感。渔人在忙碌之余,或许会通过书信(尺素)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在远离家乡时,通过书信维系情感联系的传统方式。
整体而言,《江城子》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渔民劳作的艰辛与自然界的壮美,还蕴含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富有生活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朝游鸿濛津,暮出天坛东。
手把天符书,笑逐黄眉翁。
翁行宛若飞空龙,倏烁万里生星虹。
翻然为我一挥霍,楼观尽入青冥中。
是中泉石秋玲珑,泉下禹穴沧溟通。
长林月色散轻雾,潭影下烛玻瓈宫。
坐来况值青春暮,一日千蛾献歌舞。
水殿风翻凤髓香,浓绿迢迢出廊庑。
宫墙亦有裴公亭,溪毛映水连钱青。
饮酣起舞岸巾啸,太行落日春冥冥。
太行西来几千里,我自南来浙江水。
浙江潮回不寄君,只忆横空紫烟起。
岸烟起,空氤氲,不烦击石呼将军。
我行慷慨谢公去,更欲长揖南溟君。
会稽山上落花里,扶携醉入千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