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踏猿声暮,江看剑影秋。
僧老白云上,磬寒高鸟边。
心已同猿狖,不闻人是非。
行人渡流水,白马入前山。
秋深雪满黄金塞,夜夜鸿声入汉阳。
栈踏猿声暮,江看剑影秋。
僧老白云上,磬寒高鸟边。
心已同猿狖,不闻人是非。
行人渡流水,白马入前山。
秋深雪满黄金塞,夜夜鸿声入汉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栈踏猿声暮,江看剑影秋"两句,通过猿啼和剑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秋景。
"僧老白云上,磬寒高鸟边",则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中的“栈”可能指的是山路上的踏脚石,“猿声”则是山林中猿啼的声音;“剑影”则可能象征着清晰而又坚定的心志;“僧老白云上”,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希望能够像僧人一样,远离尘世,在白云之上找到心灵的宁静。
"磬寒高鸟边"一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受和对超脱红尘的渴望。磬是一种打磨剑器的石头,形容环境的寂寥与严寒。
"心已同猿狖,不闻人是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已经达到一种不为世俗喧哗所动的境界。
接下来的"行人渡流水,白马入前山"则描绘了一种继续向深山更远处探求的行动。这里的“行人”可能是诗人自己,他选择了一种孤独的旅程,以寻找心灵的净土。
最后两句"秋深雪满黄金塞,夜夜鸿声入汉阳"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空间辽阔。黄金塞可能是指边疆某处,由于秋季已深,故有雪;而“夜夜鸿声入汉阳”,则是对远方归鸟鸣叫声音的描写,这里的“汉阳”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泛指。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秋景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混沌夜死元气裂,炼石穿丝补天缺。
谁将馀鞴鼓八风,一点元精铸明月。
顾兔飞上天,清光缺复圆。
嫦娥抱影空婵娟,一朝影落松风颠。
古佛庞眉两癯肩,筑室勘道来何年。
摩尼宝光照浊水,天花散落香炉烟。
溪上青山不知数,日日春风长兰杜。
褰衣便欲问真源,断猿疏雨青林暮。
松云仙人披锦袍,爽致写入猩猩毛。
一川晴霭动空碧,万壑翠气翻云涛。
手携绿绮琴,为子弹鸣皋。
金樽泻酒对山月,仙之人兮如可招。
仙之人兮如可招,汗漫与子同游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