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趋阳翟,驱马登高岗。
群山拱西都,回首瞰许昌。
原田秀且润,烟水远分行。
荒冢卧石兽,古祠摧画墙。
我行日已远,风物非故乡。
随俗强饮食,所求肢体强。
儿生事弧矢,有志行四方。
秣马访前古,吾将问兴亡。
客行趋阳翟,驱马登高岗。
群山拱西都,回首瞰许昌。
原田秀且润,烟水远分行。
荒冢卧石兽,古祠摧画墙。
我行日已远,风物非故乡。
随俗强饮食,所求肢体强。
儿生事弧矢,有志行四方。
秣马访前古,吾将问兴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阳翟道上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怀旧与探求历史的主题。开篇“客行趋阳翟,驱马登高岗”两句,以动作开始,设置了一种旅途中的情境,同时通过“高岗”的高度,诗人将视野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
接着,“群山拱西都,回首瞰许昌”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这里的“群山”和“西都”、“许昌”,都是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地点,它们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第三、四句“原田秀且润,烟水远分行。荒冢卧石兽,古祠摧画墙”则将景象转向田野和废墟。这两句中,“原田”的美丽与“烟水”的远行,形成鲜明对比,而“荒冢”、“石兽”、“古祠”等,则是历史的遗迹,带有浓厚的岁月痕迹。
诗人在最后几句“我行日已远,风物非故乡。随俗强饮食,所求肢体强。儿生事弧矢,有志行四方。”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旅途中的适应与坚持。这里,“日已远”和“非故乡”,是诗人对于流转时间和空间的感慨,而“随俗”、“强饮食”则是旅途生存的需要。
最后两句“秣马访前古,吾将问兴亡。”则表明了诗人的历史探求之心。他不仅在自然景观中寻找美,而且还想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探访来理解过去的兴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与历史探索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深邃而富有哲理的内心世界。
鳞水乔松,秀挺郁蟠,北山堂搆清幽。
亭台依旧,溪石临流。
九老风规楚楚,千寻品地悠悠。
任凌霜濯雪,凝露餐霞,青映丹丘。
韶华转瞬,红紫空研,故人何处琼楼。
祗趁取、芳时登眺,缓步夷犹。
选胜濡毫,兰径忘归,问鹤汀州。
听涛轩外,徘徊好景,欲去还留。
帝心隆眷,文采千秋,珠玉光争射。典仪风雅。
飘丹桂,月阙梯云先驾。班扬阮谢。
看桃李、巍然声价。不胜衣、金带垂腰,楚楚惟盈把。
此际凤池清夜。有瑞烟银烛,瀛署杯斝。宫槐琼榭。
龙蛇字,风雨也堪惊怕。香尘似麝。
归朝去、纶音重下。东阁开,新筑沙堤,待沐升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