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匆匆。相逢。问何如,黄公。为怜客子兮途穷。
自言座上樽中。酒不空。饮予在花丛。
花饮清霜兮醉红。杯盘狼籍,我亦龙钟。
洗觞更酌,抚壁上之焦桐。一鼓而召清风。
再鼓而和长松。愁多曲未终。噫我来自东。
我别兮忡忡。君其目送兮飞鸿。
醉翁。匆匆。相逢。问何如,黄公。为怜客子兮途穷。
自言座上樽中。酒不空。饮予在花丛。
花饮清霜兮醉红。杯盘狼籍,我亦龙钟。
洗觞更酌,抚壁上之焦桐。一鼓而召清风。
再鼓而和长松。愁多曲未终。噫我来自东。
我别兮忡忡。君其目送兮飞鸿。
这首《醉翁操》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琴曲赠游墅居停”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弹琴赋诗的欢愉场景,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与离别的不舍。
开篇“醉翁。匆匆。相逢。”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匆忙中相遇的情景,紧接着“问何如,黄公”一句,借用了古代酒肆主人黄公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的亲切与关怀。“为怜客子兮途穷”,诗人以黄公自比,怜悯旅途困顿的友人,体现了深厚的友情。“自言座上樽中。酒不空。”强调了聚会时酒水丰盈,气氛热烈。
“饮予在花丛。花饮清霜兮醉红。”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诗人与花儿置于同一场景,共同享受着清霜下的醉红美景,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杯盘狼籍,我亦龙钟。”描述了聚会后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痕迹。“洗觞更酌,抚壁上之焦桐。”诗人再次清洗酒杯,继续饮酒,同时抚弄着墙壁上的焦桐琴,展现了琴棋书画的雅趣。
“一鼓而召清风。再鼓而和长松。”通过击鼓唤来清风,与长松共鸣,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愁多曲未终。”在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愁绪,但音乐仍未结束,寓意着友谊的延续与美好回忆的留存。“噫我来自东。我别兮忡忡。”诗人感慨自己来自东方,此刻却要与友人分别,心中充满忧愁。“君其目送兮飞鸿。”最后,诗人希望友人能目送飞鸿,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整首诗以琴曲为线索,贯穿了相聚、饮酒、弹琴、离别的全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伤,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诗意。